四川平乐古镇风景导游词(通用32篇)

四川平乐古镇风景导游词 篇1

  拾梯而上,我们来到的这条街就是长庆街了,长庆其名取“白沫江水源源流长,生民得福当庆”之意。与长庆街相连接的是福惠街,福惠连长庆,寓意吉祥。这条长庆街也是我们保留比较完好的一条古街道。现在所看到的老钟表铺就是平乐古街历史的见证,此修配铺为古镇居民修理日常生活用品及更换配件,已近百年。早期专营煤油灯芯,随时代发展开始修理手电、钢笔、翻配钥匙等。工艺上主要用原始的木炭火炉加热升温焊接,手工敲打制作。

  在这条街道上,你可以看到很多传统工艺,也可以购买到你称心如意的旅游产品。为了服务于商业活动,长庆古街均为梭式建筑,高低错落,木格窗花。临街铺面前设店堂,后为货栈,多为上宅下店,或前店后栈中天井的一楼一底穿木结构。这条街以前是竹木市,主要卖竹编的筛子、背篼和木凳、木床等。现在旅游业发展起来了,许多店铺就转为经营旅游商品了。

  看前面就是“古镇第一照”,这个照相馆是民国时期邛崃最早的照相馆之一了,里面的主人家杨大爷从事摄影工作已经60余年了,平乐古镇现在保留的很多旧照片都是出自杨大爷之手,照相馆也成为记载平乐影象历史的“第一照”了。

  平乐古镇当年亦是红色革命的地方,当年红军长征路经邛崃,在平乐留下深深足迹。现在我们看到的草鞋店里面,就是当年红军长征所需用到的草鞋,这些草鞋纯手工编造,打草鞋的大爷七十多岁高龄已打这草鞋几十年了,怀着对红军的深厚感情,并把草鞋店取名为“红军草鞋”。这间很古朴的草鞋店,不大的店子里全陈列着老大爷的杰作,大家如果想学,可以在这里看看大爷是如何将稻草变为草鞋的。

  在这条街上我们还可以尝到地道的玉麦馍馍,玉麦是用玉米面、面粉、老南瓜等和在一起,经发酵后,放入竹制的蒸笼蒸煮而成,是老少皆宜的食品。除了玉麦馍馍,我们当地的美食:甜皮鸭、老腊肉、野生河鱼、嫩豆花、奶汤面、碗碗羊肉等等都是大家喜爱的,喜欢小吃的朋友一定不要错过!

四川平乐古镇风景导游词 篇2

  继续前行,前方看到的是平落酒肆。酒肆是古人喝酒聊天之场所,相当于现代人的酒吧,古人也会消遣,虽无酒吧之闲情,但在这样一个简单的环境下,三五朋友围八仙桌而坐,几两小酒足以畅谈人生,风月无边。看完酒肆,我们不妨看看酿酒的过程,邛崃是酒乡,也是中国最大的白酒原酒基地。我们平乐有着悠久的酿酒历史,现今有大大小小的酒厂、作坊近百家。这个酿酒作坊只要是向游人展示当地酿酒的工艺流程。酿酒的原料主要有:高粱、大米、小麦、大豆、糯米、玉米等,经蒸煮后加入酒曲,放入发酵池进行发酵。发酵后,再放入甑中进行蒸馏。蒸发的酒汽经过弯管进入冷却桶冷却成液态,从小管流出,这就是酒。刚生产出来的叫原度酒,60多度的酒,酒量的您不妨上前品尝一口。

  穿过酿酒作坊,就来到了土法榨油作坊。平乐当地榨取油脂的原料是油茶籽,榨油坊一般都建在村落集中、水源充沛、绿树掩映的小溪岸边。榨油开工日,榨坊老大带领榨工和在场的榨油客户,点亮蜡烛,燃起红香,虔诚地在赵公祖师神位面前,三跪九叩,诚请他从天上下来“指导”一年的榨事。第一道工序:将焙干的油菜籽投放到碾盘上碾碎。碾盘的动力或用水车带动,或用牛、马拉动,碾盘为石材,其余的构件都由木材制成,做工精巧,既实用又颇具审美价值,转动时,咿呀作响。第二道工序:油菜籽碾成粉末之后必须用木甑蒸熟,然后用稻草垫底将它填入圆形的铁箍之中,做成胚饼,胚饼装入由一根整木凿成的榨槽里,在油槽右侧装上木楔就可以开榨了。第三道工序:手工榨油坊的“主机”是一根粗硕的“油槽木”,它必须是一根百年以上的松木,或是百年以上的红凿木,长度一般在4米以上,切面直径不能少于0.6—1米,树中心凿出一个“油槽”,油胚饼填装在“油槽”里。开榨时,掌锤的老大,执着悬吊在空中的撞锤,唱着节奏性特强的山歌,在两个助手的和应下,将长达5米有余的撞锤,悠悠地撞到油槽中的“进桩”上,于是,被挤榨的油胚便流出一缕缕金黄色的清油。

  榨油季节结束之日,榨工将油坊洗扫干净之后,摆一桌丰盛的完工酒,像开工时一样,众人先在赵公神位面前顶礼膜拜,将祖师送回天堂,然后划拳行令,不醉不散。榨油坊,这个诗意浓浓的民俗事象将永久传承着一种文明,传承着一种古老的农耕文化。

四川平乐古镇风景导游词 篇3

  在长庆街这里我们能看到禹王坎码头。禹王堰有禹王坎,禹王坎江对岸修码头,马帮在此卸货上船,因专为马帮停靠之用而建,因此称之为马头,因其与禹王坎隔江相对而得名,后来渐渐成为了船只上下货物的地方,名称也随之改为了现在的码头了。

  遮天蔽日,冠大于伞,大家是否觉得这里的树很奇特?现在我们看见的叫黄葛树,俗名黄桷树,属桑科榕属,树干分枝多,有气根,树冠大。像这样的古树,沿江共十三棵,多在千年以上,这里有两棵,绑有红绳的一棵树龄已1500多年,小的这棵也已是千年之长。在当地有个风俗,将小儿拜寄与年长的这棵黄桷树为干儿(女),就能得到它的护佑,少病少痛而长命百岁;做生意的人也喜欢向它焚香祷告,保佑自己全年生意兴隆,财源广进。在树下凭栏眺望,可见绿荫参天映沫水,古镇长虹七洞桥。许多游客都喜欢在此摄影留念。

  再往前走,矗立在左前的这座牌坊叫镇江坊,前方是福惠街,街口有塔子坝,上通夹门关至名山雅安,下行至成都彭县一带。货物畅通,民安乐业,故以“福惠”为街名,街口建福惠桥以连“长庆”之意。不要小看这条窄窄的街道,在历史上,他曾经作为平乐古镇陆路的主干道,想像当年这里,车水马龙,好不热闹!今天虽然没有当年的繁华景象,但是相信大家依然能感受到这条小街的设计精巧,以及人户皆商的点滴踪迹。

  走进上河坎码头,大家看见的河是平乐的母亲河白沫江,它发源于天台山的玉霄峰,大家知道这条河流为什么叫白沫江吗?自古以来,平乐的竹子资源都特别丰富,造纸业也就特别发达,以前盛传着一句话叫:成都草纸半平乐!当时沿江两岸的造纸作坊多达百个,整条江面上漂浮着一层厚厚的白沫,故此得名白沫江。上游就是“一江分三水”的特殊景色,在远处的堰叫禹王堰,据(尚书禹共)中记载,平乐曾大水为患,当地百姓用竹笼装石头筑坝的办法治理洪水,但屡次都没有成功;后来大禹前往西蜀蒙山途径此处,撒黄金垒土,终于筑堰成功,从此以后,水旱从人,后人为纪念大禹的丰功伟绩,就将此堰命名为禹王堰。近处的堰叫安乐堰,建于清朝初年,分流的水穿吊角楼而过,与禹王堰一样灌溉着镇中的的万倾良田。

四川平乐古镇风景导游词 篇4

  我们首先去看看右前方的天工别院。天工别院全院分四进,总长99米,面积999平方米,全部为实木穿斗结构。其中建筑装饰典范以“木雕”“石雕”为主,应用遍及栋梁、柱础、门罩、窗棂等,内容以福禄寿禧、四季花卉、岁寒三友为主,图画充盈而不俗滥,意蕴庄重而不肃杀。“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在这里,游客可享受旧时大户人家的上宾礼遇;也可携带有情人坐花轿、骑大马,在吹吹打打中入洞房、睡花床,感受“洞房花烛夜”的传统婚庆习俗。

  走看完天工别院,我们继续风情园行程。前面这个四合院,是川西地区典型的农家院落,农家小院均是传统的三间两头转的川西民居建筑,U字形排列,土砖围墙、篱笆院门、晾晒农作物的晾架、风谷机、红辣椒、玉米棒子、水井等,处处弥散着农村的独特风味,体现了农家院落特点。小院房屋正中是高大明亮的堂屋,一般供奉着祖先的牌位,兼作客厅;侧有卧室、客房、厨房、仓房等。白墙黑瓦,干净利落,不高的篱笆围栏露出浅浅的绿意。院外是休闲园,在这里泡上一杯茶,享受阳光的沐浴,品味农家质朴生活。另外,这里还提供啤酒,以及美味的卤菜,可口的小吃,让游人在体验传统农业之余,大块吃肉,大碗喝酒……

  前方的圆形的空地叫“耍坝”,是进行各种民俗表演活动的地方,耍坝是川西民俗文化的重要体现。园区同样设有,且以传统钱币为原型,配合人们内心深处所追求的“福禄寿禧”等元素,构成一个原始的娱乐场所。耍坝上会不定时上演最民俗的文艺活动和杂耍表演。每逢周末,还有精彩纷呈的文艺晚会,在这里,游客能体会到真正的平乐味。

四川平乐古镇风景导游词 篇5

  现在,我们乘坐的竹筏是当地最具特色的游船,是当地手工竹艺匠人以竹为材料,设计制作成仿古亭台式样,颇受游客欢迎。大家泛舟波上,躺一回靠背椅,喝一杯花楸贡茶,闭上眼睛,再在船上听一曲当地的民歌,晒着暖暖的太阳,吹着微微河风,做神仙也不过如此而已!您不如听听平乐人地道的民歌,感受下平乐主人的好客之情吧。

  在船上我们就可以远远看到——天工应物风情园,什么叫天工应物?什么又是风情园?“物生于天,工开于人”。风情园的打造充分借鉴了明代科学家宋应星的不朽著作《天工开物》。该书是世界第一部有关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百科全书。平乐作为川西坝子具有代表意义的古镇,要复原历史记忆,这是最好的范本,风情园的得名也因此而来。想要领略平乐古镇历史一定要去看一看!

  这座风情园是集省内名工名匠,历时一年方建成今日之规模。阡陌交通,屋舍俨然,男耕女织……风情园是以“复原古镇历史记忆,传承民间手工技艺和农耕文化遗产”为主题的“百年古村落”,一开园这里便受众家好评,被称作“活下来的文化遗产”、“记忆中的田园牧歌”、“世外桃源”……

  在园内,酿酒、榨油、造纸、碾米、磨面、织布、制陶、竹编、木刻、打铁等作坊林立;农家小院、官宦庄园、平民草舍、耕夫土房错落有致;竹林掩映中,小桥流水,阡陌交通,鸡犬相闻……令人宛若穿越时光隧道,步入了百年历史的农耕岁月。质朴中透出壮观,平淡中透出新奇,非常适合现代都市人返璞归真的体验和向往,在四川古镇景区里也非常具有代表性。

  一进大门,我们看见的这面墙叫“照壁”,照壁在古人心目中是能够趋吉辟邪的,据说上百年的照壁,如若不倒,则为福壁,触之能增福,大家不妨上前试之一摸,保佑大家平平安安。

四川平乐古镇风景导游词 篇6

  此风景区以骑龙山为载体,以秦汉驿道为主线,是“南方丝绸之路”的必经要道,也是古代商贸交易之要道。考古学家认定的这条中国第一条丝绸之路(秦汉驿道、南方丝绸之路)灵关道,从成都出发,经临邛,从平乐古镇经过继续通向南方,因此平乐有“南方丝绸之路第一驿站,茶马古道第一镇”的称号。而此段遗址因位于骑龙山的原始树林中,虽经历了千百年风雨剥蚀和人为的破坏,但尚能保存着平乐镇较为完整的这一段。长约1公里,路面横广约4米、呈鱼脊形。中央用平顶大河卵石砌成一条笔直的中心线,两旁鳞次栉比地用河卵石铺砌路面,十分牢固,显示出当时设计施工者的智慧和匠心。

  驿道两旁筑有墙垣,犹如秦汉以来的“甬道”。秦汉驿道两旁的墙垣,将大路夹在中间,和秦汉时代“甬道”的规模构制完全一致。驿道两边的墙垣用河卵石垒砌,道高1.4m,墙垣原为防止敌人抄掠运输物资而设。从筑路史的发展来看,墙垣又起着养路如排水抵挡塌方的功用。正如现在的山区公路,也往往于山岩陡坡之下的路侧,筑一段坚固的石坎。

  西出古镇4公里,沿黄金堰至黄花路前行约10分钟,便到了素有“乡土人家,世外桃源”美誉的花楸风景区,景区内层峦叠翠,树木葱笼,溪流淙淙,有康熙御赐“天下第一圃”的花楸贡茶;有曲径通幽的万亩竹海;有心旷神移的十里长廊;更有神秘莫测的官田溶洞。以光绪亲赐“皇恩宠锡”御匾的李家大院为代表的清代古民居群,至今依然保持着百年以前的原始风貌。零星散落于竹林深处的川西民居,构成了这里浓郁的乡土特色,纯朴的百姓躬耕田陇,辛勤劳作,过着恬静,惬意的农家生活,是现代都市人返朴归真、感悟田园的乡土人家,是颐养身心、休闲度假的世外桃源。

四川平乐古镇风景导游词 篇7

  各位朋友:大家好!

  热烈欢迎大家来雅安上里古镇观光。今天将由我来为大家提供导游服务,首先预祝大家在上里古镇看得尽兴、玩得开心,希望美丽的上里古镇和我们的服务能成为各位永远的回忆。

  现在我先让大家先简单的了解一下上里古镇,请大家随我的脚步,共同走进这个历史文化名镇。

  上里镇是四川历史文化名镇,具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处、市级6处。1982年被四川省命名为“历史文化名镇”。这里是红军长征北上的过境地。也是昔日南方丝绸之路,临邛古道进入雅安的重要驿站,小镇依山傍水,田园小丘,木屋为舍,现仍保留着许多明清风貌的吊脚楼式建筑。现在这里还是影视作品的外景地。

  古镇距雅安市区27公里,与名山、芦山、邛崃县相邻,是古南方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现仍保留着许多明清风貌的吊脚楼式建筑。古镇二水环绕,背面靠山,面向田园,木屋为舍,形成“井”字结构街道,地面石板铺就,茂林、古树装点着小镇民居,以二仙桥为代表的八座古石桥历史悠久、风格各异,既是古镇出入的通道又成为一道道独特的风景。

  1、风格各异的桥文化。上里四周有10余座古代和近代古桥。这些桥梁不仅是南来北往的通道,而且再现了古镇历史和匠师的技艺,其代表有:明清乾隆41年的“二仙桥”与清乾隆20xx年的“立交桥”。

  2、独特的牌坊文化。古镇内尚存有3座石牌坊,即省级保护单位“双节孝”石牌坊;市级文化保护单位陈氏“九世同居”和陈氏“贞节”牌坊。“双节孝”石牌坊:建于清代道光十九年,系杨韩氏婆媳两代守节 ,遵诏而建的石牌坊。属石质门楼式建筑,四柱三间,重檐五脊,坊高11.25米,基宽7.8米,出檐1.1米。牌坊上刻有戏曲故事20余组,人物10 0多个,雕工精细,人物形象生动,眉目传神。牌坊前树有全石双斗桅杆一对, 分别高11米,气势恢宏,是我国封建制度制度束缚妇女的见证,也是我国石雕艺术的精品。

  3、罕见有趣的泉文化。白马泉、喷珠泉是古镇域内独特的风景区,也是迄今为止四川省境内最为奇特的风景区之一。中央电视台第二套节目曾经深上上里镇采访并报道了上里古镇的奇泉,并与济南市的“趵突泉”齐名。

  4、栩栩如生的塔文化。上里的古塔分为文峰塔(又称字库)、建桥塔、药王塔和舍利塔。

  5、工艺精湛的建筑群。全镇座落四处韩家大院,整个建筑物的门、窗、枋、檐皆以浮雕、镂空雕和镶嵌雕刻作装饰。具有极高的价值和精湛的工艺。

  我们的行程马上就要结束了。我非常感谢大家对我们工作的支持与合作,如果大家有什么意见或是好的建议可以告诉我们,便于我们改进以的工作。希望此次的古镇之行和我们的服务能够在大家一生中留下一个非常难忘的回忆。最后就预祝大家一路顺风、万事如意,有空再来上里古镇来做客!谢谢大家!

  “被韩国”赤裸裸的文化争夺背后

  一直以来,“被韩国”这个词极度敏感地建构于中韩两国脆弱的文化边缘上。曾几何时,可恶的“高丽棒子”向我们开炮了,我们值得骄傲的历史文化名人,被韩国人厚颜豪掠夺过去,我们甚至没有机会去做判断,一场无硝烟的文化论战就此展开了,没有什么会有如此号召力,全民一起群情激愤,用最凶猛的文字攻势回击。

  提起韩国,从世界地图上乍一眼看去,这个比日本还小的国家很难让人在世界地图上发现它的所在。然而正是这个不起眼的小国家,诞生了三星,LG,现代,大宇等等一批世界著名企业。“made in Korea”(韩国制造)也因此和“made in Japan”一起而成为世界级品牌的标志,“made in Korea”的爱情剧和影星也在中国以及其他东南亚地区引起了不小的震动,由此而被各大新闻媒体称为“韩流”,并被广泛传播开来。然而,正是这个不平凡的小国家,最近却频频向它的邻居——中国发起文化侵略,先是将端午节申请为世界文化遗产,然后又凭一部热销大剧《大长今》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将中医改为韩医申遗。最近又有消息称,韩国现在正积极筹备题为《汉字起源于韩国》的科学考古研究工作。据可靠消息称,该项研究目前已取得初步进展。

  不知道韩国人是否“畏惧”于此,近日发来澄清信,声明“近期一些媒体刊载的韩国教授称“诗人李白是韩国人”的消息,系不实报道,其他类似“中国文化被韩国”的诸多报道内容,事后经查明大部分报道内容均无事实依据。其余的报道是把某个人的观点当成韩国

  国民的普遍立场,扭曲事实真相并进行炒作。这是否宣告,一直以来硝烟弥漫的文化争夺就此终结,很难说,但回视这一路走来的“眼不见心狂跳”的民族保护姿态,却发现,是那么的赤裸裸,那么的丑陋。 “被韩国”一词,起源于一段时间来,媒体接连刊载的诸如,“孔子、西施、道教鼻祖张道陵等是韩国人”,“朝鲜族发明汉字”,“诗人李白是韩国人”等逆天言论。这究竟是一场潜伏了数年的文化争夺就此展开,还是纯粹无厘头的恶搞。笔者看来,这些都不重要,文化争夺背后喧哗的群情张扬更可怕。

四川平乐古镇风景导游词 篇8

  各位游客:

  你们好,欢迎你们来到成都旅游,我是你们的导游。

  您好!欢迎您来到美丽的“秦汉古镇·川西水乡”平乐古镇做客!在这里,您将领略到深厚的历史、民俗文化和古镇优美自然风光,希望您能在此度过一段轻松而美好的时光。

  首先,让我们先来了解下平乐古镇的来龙去脉吧:平乐古镇历史悠久,早在公元前150年西汉元年,这个四面环山的绿色小盆地就因修水利、兴农桑而形成集镇,至今已有2100多年的历史。母亲河白沫江见证了平乐古镇的历史,“一江分三水”的独特格局,使平乐在白沫江的滋养下,形成了灿烂的历史、民俗文化及独特的建筑风格。加之平乐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平乐自古便成为“南方丝绸之路第一驿站、茶马古道第一镇”,南方古丝绸之路环镇而过,保留至今,今天来到平乐,我们就可以看到她深重的历史痕迹——古街、古寺、古树、古道、古桥、古风、古民居、古坊、古堰、古歌……

  平乐古称“平落”,因四川话“落”与“乐”谐音,平乐逐渐被人们所接受,与古镇自然而和谐的环境相结合,取其“平安快乐、平常人的快乐”之意。所以当您再看到平乐二字的时候,请您记得川西有一个“平安快乐”的地方叫平乐。

  平乐古镇旅游资源十分丰富,除古镇核心区外,尚有5大风景区,其一花楸山风景区,拥有康熙御赐的“天下第一圃”和川西地区保存最完好的清代古民居群——李家大院,有如陶渊明所描绘的世外桃源;其二金华山风景区,拥有唐代摩崖石刻雕像群和罕见的天马行空浮雕图,是礼佛朝圣的好去处;其三秦汉驿道风景区,以唐代千手观音院、城隍庙、秦汉驿道闻名海外;其四芦沟风景区,拥有万亩竹海,沿途十里长廊尽是翠竹掩映,有“森林氧吧”之称,是避暑纳凉的胜地;其五金鸡沟风景区,造型独特的金鸡桥、原始生态的自然景观、独特的地理结构及保存完好的造纸作坊遗址,是广大青少年探幽访古的绝佳之地。

  平乐镇属浅丘型地貌,山丘坝各占三分之一,镇域内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地下水资源相当丰富,全镇及相邻镇乡盛产竹木,竹资源尤为丰富。早在宋代平乐镇就是闻名的纸乡。周围四面环山,中间是一坦平原,高处鸟瞰,宛如一小盆地,素有“天府平乐”之美誉。

  沿入口进来的这条街叫乐善街,乐善街因连通乐善古桥而得名,是古镇特色精品水景街区,街道引白沫江之水经顺江堰,到达乐善街水景街区,最后又通过安乐堰,汇入母亲河白沫江。大家仔细看看水景街,就会发现,原来长达300余米的水渠上,架有十来座人行桥,更独特的是,这里的每座桥都是完全不一样的风格,有拱桥、平桥、石墩桥、踏板桥……每一座桥都有不同的来历,大家如果感兴趣,可以到桥上走走,看个究竟。

  平乐乐善街最大的特点就是集中了平乐的美食和酒吧娱乐。如果您想尝到平乐古镇最有特色的碗碗羊肉,或者想尝到特色的钵钵鸡、奶汤面或者其他中餐美食,那您得好好品位下乐善街,一定可以找到您喜欢吃的东西。在这条街还有平乐古镇的特色商品以及富有特色的酒吧文化,喜欢休闲的您,是否想走进去看看?

  经过近年来的保护开发,平乐古镇目前已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全国重点镇”、“全国环境优美乡镇”,在20xx年、20xx年还被评为“成都市十大魅力城镇”和“成都市十佳景区”之一,每年接待海内外游客达上百万人次。

  现在我们来到了十字路口,在这里就可以看到平乐古镇核心区保护区的街道了,面对大桥,您的左边就是台子街,上有古戏台,下有字库街,是古镇古老的场镇所在的位置,过去的人们在这里唱戏,下面观戏和喝彩的,还有卖小吃,经常热闹至深夜。字库街古有字库塔,遵循“一字值千金”的古训,昔时读书人的废纸不可随意丢弃,皆需集中到“字库塔”焚烧,以示崇尚文化之意,字库街以此而得名。在您的右边就是江西街了——这里因曾作为平乐古镇最大的会馆——江西会馆的所在地而得名,江西会馆后因年代久远被毁,现存民居铺面皆为晚清前后时期建设,但依然保留了古代江西街的风貌,被称为“茶马驿站第一街”。

  到了这里,我们现在就可以看见前面的乐善桥了。白沫江时成大水,冲毁桥梁,中断两岸交通。清同治元年,乡贤周潼宣、张大宾等人承头捐资,为善造福,是名“乐善”。桥长120米,高16.6米,宽10米,七孔桃心,是四川现存最大的古代石拱桥。七年采石,三年建桥,百年风雨,留给后人无数佳话。

  站在桥的中央,我们就可以一览古镇的全貌了,是否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平乐古镇乐善桥是目前川西最长、保存最完好的清代古石桥了。您看看桥下铺有一层红砂石的基础,它们互相用“燕尾石”紧紧地嵌合在一起,让桥变得格外坚固;桥墩呈尖锥形,这样的设计极富智慧,洪水涌来,它们就像利刃一样将洪流分开,大大减轻了洪水对桥身的冲击力。这样的设计让乐善桥经历了百年的洪水、地震等自然灾害而毫发无伤,让我们不得不佩服古代工匠的聪明才智和高超的筑桥技艺,保留完整的乐善桥也将作平乐永恒的历史文化精华,载入史册。

  看完乐善桥,走过寨子门,我们就到了八店街,为什么叫八店街呢?因为当年建这条街时,一共只有八家店铺开张,街道很短,所以就称八店街了,这里最出名的就是这第一家传统打铁铺。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从铁器时代起就有此种手工铁匠铺。此铺已近百年,师傅姓王,家传三代。它保持了原始的打铁风貌:操作时用大小不同熟铁块,先在炉火中煅火,用手拉动风箱,待熟铁烧红,由两人用不同重量大锤轮番敲打,经过成型、淬火、打磨,即成锄、刀、钯、钉、厨具等各种用具。

  看完八店街就到了糠市街。中华为农耕古国,养猪业已有数千年,传统养猪主食以米糠喂之,平乐古镇建镇即在这里形成糠市,足见农耕养殖之繁富。此街为木板铺面,全部为明清风格建筑,保存完好,是平乐古镇保存最完好的13条古街之一。

  拐到右边,我们看到的码头叫八店街码头,因处八店街当口而得名。当年这儿水运发达,货物的吞吐量是很大的。当地人也叫它是私奔码头,据说卓文君和司马相如月夜私奔时,为了躲开他父亲卓王孙在各个路口设置的关卡,就绕道从我们平乐水路顺流而下逃到成都的,从此演绎了一段千古爱情佳话,感兴趣的朋友一定要仔细看看。

  接着往前走就来到了顺河街,这条街因顺河走向而得名。平乐的古街几乎全部沿江而建,整个格局呈鱼骨状,沿白沫江流向相平行的福惠街、长庆街、顺河街等街口节点多为水码头,便于货物的装卸和交易。

  前面沿河上,大家可以看到许多建筑临江而建,房屋由柱脚从河里支撑或从岸边支撑起来,这样的建筑叫做吊角楼。平乐古镇建筑大都属于晚清时期建筑,保留了古镇明清建筑的风格。20xx年以来,镇政府本着修旧如旧的原则,对部分已经破损不堪的建筑外观进行了简单修缮。平乐建筑风格可概况为:小青瓦,木本色,粉白墙和红砂石。

  前面竖立有碑文记载的是渔市拐码头,相传是渔业行帮码头,昔时与别具特色的“木栈道”通连,接鱼市拐、联“台子坝”(古代社会活动中心),白沫江渔户、成都渔贩聚集交易,极其热闹。不少成都渔商修房设栈,留下了风格独特的渔栈和码头。现存栓船桩眼、栓马铁环、号子灯桩、木栈道架孔、背负重物时上下的小石梯等足以令人遥想当年的繁华。

  拾梯而上,我们来到的这条街就是长庆街了,长庆其名取“白沫江水源源流长,生民得福当庆”之意。与长庆街相连接的是福惠街,福惠连长庆,寓意吉祥。这条长庆街也是我们保留比较完好的一条古街道。现在所看到的老钟表铺就是平乐古街历史的见证,此修配铺为古镇居民修理日常生活用品及更换配件,已近百年。早期专营煤油灯芯,随时代发展开始修理手电、钢笔、翻配钥匙等。工艺上主要用原始的木炭火炉加热升温焊接,手工敲打制作。

  在这条街道上,你可以看到很多传统工艺,也可以购买到你称心如意的旅游产品。为了服务于商业活动,长庆古街均为梭式建筑,高低错落,木格窗花。临街铺面前设店堂,后为货栈,多为上宅下店,或前店后栈中天井的一楼一底穿木结构。这条街以前是竹木市,主要卖竹编的筛子、背篼和木凳、木床等。现在旅游业发展起来了,许多店铺就转为经营旅游商品了。

  看前面就是“古镇第一照”,这个照相馆是民国时期邛崃最早的照相馆之一了,里面的主人家杨大爷从事摄影工作已经60余年了,平乐古镇现在保留的很多旧照片都是出自杨大爷之手,照相馆也成为记载平乐影象历史的“第一照”了。

  平乐古镇当年亦是红色革命的地方,当年红军长征路经邛崃,在平乐留下深深足迹。现在我们看到的草鞋店里面,就是当年红军长征所需用到的草鞋,这些草鞋纯手工编造,打草鞋的大爷七十多岁高龄已打这草鞋几十年了,怀着对红军的深厚感情,并把草鞋店取名为“红军草鞋”。这间很古朴的草鞋店,不大的店子里全陈列着老大爷的杰作,大家如果想学,可以在这里看看大爷是如何将稻草变为草鞋的。

  在这条街上我们还可以尝到地道的玉麦馍馍,玉麦是用玉米面、面粉、老南瓜等和在一起,经发酵后,放入竹制的蒸笼蒸煮而成,是老少皆宜的食品。除了玉麦馍馍,我们当地的美食:甜皮鸭、老腊肉、野生河鱼、嫩豆花、奶汤面、碗碗羊肉等等都是大家喜爱的,喜欢小吃的朋友一定不要错过!

  在长庆街这里我们能看到禹王坎码头。禹王堰有禹王坎,禹王坎江对岸修码头,马帮在此卸货上船,因专为马帮停靠之用而建,因此称之为马头,因其与禹王坎隔江相对而得名,后来渐渐成为了船只上下货物的地方,名称也随之改为了现在的码头了。

  遮天蔽日,冠大于伞,大家是否觉得这里的树很奇特?现在我们看见的叫黄葛树,俗名黄桷树,属桑科榕属,树干分枝多,有气根,树冠大。像这样的古树,沿江共十三棵,多在千年以上,这里有两棵,绑有红绳的一棵树龄已1500多年,小的这棵也已是千年之长。在当地有个风俗,将小儿拜寄与年长的这棵黄桷树为干儿(女),就能得到它的护佑,少病少痛而长命百岁;做生意的人也喜欢向它焚香祷告,保佑自己全年生意兴隆,财源广进。在树下凭栏眺望,可见绿荫参天映沫水,古镇长虹七洞桥。许多游客都喜欢在此摄影留念。

  再往前走,矗立在左前的这座牌坊叫镇江坊,前方是福惠街,街口有塔子坝,上通夹门关至名山雅安,下行至成都彭县一带。货物畅通,民安乐业,故以“福惠”为街名,街口建福惠桥以连“长庆”之意。不要小看这条窄窄的街道,在历史上,他曾经作为平乐古镇陆路的主干道,想像当年这里,车水马龙,好不热闹!今天虽然没有当年的繁华景象,但是相信大家依然能感受到这条小街的设计精巧,以及人户皆商的点滴踪迹。

  走进上河坎码头,大家看见的河是平乐的母亲河白沫江,它发源于天台山的玉霄峰,大家知道这条河流为什么叫白沫江吗?自古以来,平乐的竹子资源都特别丰富,造纸业也就特别发达,以前盛传着一句话叫:成都草纸半平乐!当时沿江两岸的造纸作坊多达百个,整条江面上漂浮着一层厚厚的白沫,故此得名白沫江。上游就是“一江分三水”的特殊景色,在远处的堰叫禹王堰,据(尚书 禹共)中记载,平乐曾大水为患,当地百姓用竹笼装石头筑坝的办法治理洪水,但屡次都没有成功;后来大禹前往西蜀蒙山途径此处,撒黄金垒土,终于筑堰成功,从此以后,水旱从人,后人为纪念大禹的丰功伟绩,就将此堰命名为禹王堰。近处的堰叫安乐堰,建于清朝初年,分流的水穿吊角楼而过,与禹王堰一样灌溉着镇中的的万倾良田。

  现在,我们乘坐的竹筏是当地最具特色的游船,是当地手工竹艺匠人以竹为材料,设计制作成仿古亭台式样,颇受游客欢迎。大家泛舟波上,躺一回靠背椅,喝一杯花楸贡茶,闭上眼睛,再在船上听一曲当地的民歌,晒着暖暖的太阳,吹着微微河风,做神仙也不过如此而已!您不如听听平乐人地道的民歌,感受下平乐主人的好客之情吧。

  在船上我们就可以远远看到——天工应物风情园,什么叫天工应物?什么又是风情园?“物生于天,工开于人”。风情园的打造充分借鉴了明代科学家宋应星的不朽著作《天工开物》。该书是世界第一部有关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百科全书。平乐作为川西坝子具有代表意义的古镇,要复原历史记忆,这是最好的范本,风情园的得名也因此而来。想要领略平乐古镇历史一定要去看一看!

  这座风情园是集省内名工名匠,历时一年方建成今日之规模。阡陌交通,屋舍俨然,男耕女织……风情园是以“复原古镇历史记忆,传承民间手工技艺和农耕文化遗产”为主题的“百年古村落”,一开园这里便受众家好评,被称作“活下来的文化遗产”、“记忆中的田园牧歌”、“世外桃源”……

  在园内,酿酒、榨油、造纸、碾米、磨面、织布、制陶、竹编、木刻、打铁等作坊林立;农家小院、官宦庄园、平民草舍、耕夫土房错落有致;竹林掩映中,小桥流水,阡陌交通,鸡犬相闻……令人宛若穿越时光隧道,步入了百年历史的农耕岁月。质朴中透出壮观,平淡中透出新奇,非常适合现代都市人返璞归真的体验和向往,在四川古镇景区里也非常具有代表性。

  一进大门,我们看见的这面墙叫“照壁”,照壁在古人心目中是能够趋吉辟邪的,据说上百年的照壁,如若不倒,则为福壁,触之能增福,大家不妨上前试之一摸,保佑大家平平安安。

  我们首先去看看右前方的天工别院。天工别院全院分四进,总长99米,面积999平方米,全部为实木穿斗结构。其中建筑装饰典范以“木雕”“石雕”为主,应用遍及栋梁、柱础、门罩、窗棂等,内容以福禄寿禧、四季花卉、岁寒三友为主,图画充盈而不俗滥,意蕴庄重而不肃杀。“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在这里,游客可享受旧时大户人家的上宾礼遇;也可携带有情人坐花轿、骑大马,在吹吹打打中入洞房、睡花床,感受“洞房花烛夜”的传统婚庆习俗。

  走看完天工别院,我们继续风情园行程。前面这个四合院,是川西地区典型的农家院落,农家小院均是传统的三间两头转的川西民居建筑,U字形排列,土砖围墙、篱笆院门、晾晒农作物的晾架、风谷机、红辣椒、玉米棒子、水井等,处处弥散着农村的独特风味,体现了农家院落特点。小院房屋正中是高大明亮的堂屋,一般供奉着祖先的牌位,兼作客厅;侧有卧室、客房、厨房、仓房等。白墙黑瓦,干净利落,不高的篱笆围栏露出浅浅的绿意。院外是休闲园,在这里泡上一杯茶,享受阳光的沐浴,品味农家质朴生活。另外,这里还提供啤酒,以及美味的卤菜,可口的小吃,让游人在体验传统农业之余,大块吃肉,大碗喝酒……

  前方的圆形的空地叫“耍坝”,是进行各种民俗表演活动的地方,耍坝是川西民俗文化的重要体现。园区同样设有,且以传统钱币为原型,配合人们内心深处所追求的“福禄寿禧”等元素,构成一个原始的娱乐场所。耍坝上会不定时上演最民俗的文艺活动和杂耍表演。每逢周末,还有精彩纷呈的文艺晚会,在这里,游客能体会到真正的平乐味。

  继续前行,前方看到的是平落酒肆。酒肆是古人喝酒聊天之场所,相当于现代人的酒吧,古人也会消遣,虽无酒吧之闲情,但在这样一个简单的环境下,三五朋友围八仙桌而坐,几两小酒足以畅谈人生,风月无边。看完酒肆,我们不妨看看酿酒的过程,邛崃是酒乡,也是中国最大的白酒原酒基地。我们平乐有着悠久的酿酒历史,现今有大大小小的酒厂、作坊近百家。这个酿酒作坊只要是向游人展示当地酿酒的工艺流程。酿酒的原料主要有:高粱、大米、小麦、大豆、糯米、玉米等,经蒸煮后加入酒曲,放入发酵池进行发酵。发酵后,再放入甑中进行蒸馏。蒸发的酒汽经过弯管进入冷却桶冷却成液态,从小管流出,这就是酒。刚生产出来的叫原度酒,60多度的酒,酒量的您不妨上前品尝一口。

  穿过酿酒作坊,就来到了土法榨油作坊。平乐当地榨取油脂的原料是油茶籽,榨油坊一般都建在村落集中、水源充沛、绿树掩映的小溪岸边。榨油开工日,榨坊老大带领榨工和在场的榨油客户,点亮蜡烛,燃起红香,虔诚地在赵公祖师神位面前,三跪九叩,诚请他从天上下来“指导”一年的榨事。第一道工序:将焙干的油菜籽投放到碾盘上碾碎。碾盘的动力或用水车带动,或用牛、马拉动,碾盘为石材,其余的构件都由木材制成,做工精巧,既实用又颇具审美价值,转动时,咿呀作响。第二道工序:油菜籽碾成粉末之后必须用木甑蒸熟,然后用稻草垫底将它填入圆形的铁箍之中,做成胚饼,胚饼装入由一根整木凿成的榨槽里,在油槽右侧装上木楔就可以开榨了。第三道工序:手工榨油坊的“主机”是一根粗硕的“油槽木”,它必须是一根百年以上的松木,或是百年以上的红凿木,长度一般在4米以上,切面直径不能少于0.6—1米,树中心凿出一个“油槽”,油胚饼填装在“油槽”里。开榨时,掌锤的老大,执着悬吊在空中的撞锤,唱着节奏性特强的山歌,在两个助手的和应下,将长达5米有余的撞锤,悠悠地撞到油槽中的“进桩”上,于是,被挤榨的油胚便流出一缕缕金黄色的清油。

  榨油季节结束之日,榨工将油坊洗扫干净之后,摆一桌丰盛的完工酒,像开工时一样,众人先在赵公神位面前顶礼膜拜,将祖师送回天堂,然后划拳行令,不醉不散。榨油坊,这个诗意浓浓的民俗事象将永久传承着一种文明,传承着一种古老的农耕文化。

  下一站来到的是大碑纸坊。平乐镇自宋代起就有了造纸作坊,至明清时期十分兴盛,现存的遗址有七十四处,在全国现存的古造纸遗址中十分罕见,极具保护价值。我们这里出产的纸叫草纸,工艺流程为:1、浸料:选用将生枝叶的竹子,每节截断成五七尺长,放进料池,注水其中漂浸,浸至20天以上。2、槌洗:洗去粗壳与青皮。其中竹穰形同苎麻样,用上好石灰汁涂浆,入篁桶下煮。3、煮竹:将槌洗后的竹料放入篁桶,蒸煮8天,冷却1天后,取出竹麻,放入清水漂塘之内洗净。4、舂料:将竹麻用柴灰浆过,放入釜中,其上按平,平铺稻草灰寸许。桶内水滚沸,即取出别桶之中,仍用灰汁淋下,若水冷,烧开再淋。十余天后,竹料自然臭烂。取出入臼受舂。舂至形同泥面,倒入槽内。5、抄纸:两手持帘入水,荡起竹麻入于帘内,落纸于板上,厚薄由人手法,轻荡则薄,重荡则厚。6、榨床:将毛坯纸叠积板压,使水汽净尽流干。7、焙纸:先用土砖砌成夹火巷,用砖盖在火巷表面,数块之间即空一砖。火气从砖隙透出,外砖尽热,将湿纸用细铜镊逐张揭起焙干后,揭起成轶。看完这么多工序,您是否想拿起工具,体验一番古法造纸之乐。

  看完造纸,我们就可以来看松墨堂了,这里展示的是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印刷术。我国古代应用最早的印刷术是雕版印刷,大约在晋代就出现了。其原理是:将需要印刷的文字或图像,书写(画)于薄纸上,再反贴于木板表面,由刻板工匠雕成反体凸字,即成印版。印刷时先在印版表面刷墨,再将纸张覆于印版,用干净刷子均匀刷过,揭起纸张后,印版上的图文就清晰地转印到纸张上,从而完成一次印刷。您也可以在这里体验一下,古人印刷,原来如此简单有趣。

  看完松墨堂,天工应物风情园的内容基本上就看完了。是否意犹未尽,是否觉得这世外桃源还缺点什么?对了,男耕女织、阡陌交通的农家生活还没体会呢。前方的二十四节气田是专为您设计的,您想种植点什么呢?随便挑一个吧,种完不用担心,这里会有专业的农夫为您进行呵护,下次您来的时候,说不定已经硕果累累,丰收在望了。如果您不放心,那就经常来看看吧。

  走完风情园行程,我们就顺滨江文化路,到水上人家去看看。滨江文化路?为什么称之为文化路?大家不妨看看您的脚下,那红砂石与瓦砾组合而成的路,不是一般的路面,很有讲究。中间铺设的瓦砾似的碎片全部采自“邛窑”遗址出土的邛陶碎片,虽然碎片已经不值分文,但当他作为历史文化的见证,铺在这条通往古镇的小路上,我们就不得不去回想,历史带给我们的,是多么丰富精神财富。文化路留给我们的是前辈苦心积累的文化沉淀,好好珍惜我们的今天,才是祖辈之福啊!

  在文化路的两边,大家可以看到许多的客栈,他们沿江而建,他们世代生活在渡河边,他们形成他们独特的生活习惯,这就是水上人家。来到水上人家,住一宿枕河客栈,听一夜潺潺水声,做一回沫水清梦,我们一定会忘却那都市的尘埃,淡忘那凡尘俗世里的恩怨情仇……大家听这么一说,是否觉得这水上人家,很有吸引力呢?

  在文化路上,顺便再给您讲讲平乐的八大文化:平乐的古建筑遗产众多,文物古迹保存完好,传统文化比较集中,形成了独特的水文化、火文化、纸文化、铁文化、路文化、茶文化、宗教文化和民俗文化等具有较高艺术价值的历史文化,如果您想仔细了解这些文化,那就需要您在平乐好好地去品味一番了。

  不知不觉,已走完大半行程。现在我们看到的小堰渠就是黄金堰了,据《尚书·禹贡》记载,大禹治水到蒙山一带,因水势过大,几次筑堰均告失败,于是“撒黄金垒土”,白沫江从此驯服,滋润平乐盆地的千顷良田,“水旱从人”,因名“黄金堰”。现在走的这个地方叫河滨公园,前边出现了一棵参天大树,此树名为皂角树,已有700多年的树龄。大家都知道这个皂角树的果实作用很大,在古代还没有肥皂、洗发水的时候,老百姓就将皂角树的果实揉碎,然后用水蒸煮,过滤出黑色的汁液,这就是皂角液,用作洗涤之用,是非常环保的洗涤用品。但现在前面的红砂石礅,它的作用您恐怕难以猜到,其一,大家都看到此树已经明显倾斜,这个红砂石礅呢是用来镇根的,防止其破坏行走的路面;其二,古代建筑、园林很讲究自然和谐,这样倾斜着给人十分突兀的感觉,那么这个石礅呢就正好起到视觉平衡的效果。还有一点很有意思,大家仔细观察,这个石礅外圆内方,反映了古人“天圆地方”的观念。

  走过皂角树,前方的是平落堂,内有银家大院,银家大院是晚清时期一位姓银的造纸商人所修建的宅院。大院最初由四个不规则的大天井和三个小天井构成七星抱月的格局,现在只保留了一大一小两个天井。院落建筑尺度大,空间通连奇巧,构件制作精巧,木窗锦纹多变,柱础雕刻生动,实为川西古代四合院之精品。

  远方前处的大楼就是大家听闻已久的剑仙楼,剑仙楼是一座高踞白沫江桥头近乐善桥的阁楼,与八店街码头遥相呼应,登楼可一揽古镇风光。古时常有讲评书说剑仙的在此开场,且南来北往的客商多喜在此休闲品茶或谈生意,历经多少沧桑岁月皆是如此,故人们美名其曰“剑仙楼”。现已按照回忆重新恢复。

  现在我们来看看平乐特色旅游产品瓷胎竹编。它是以瓷器器皿为胎,用纤细如发的竹丝,柔软如绸的竹蔑,依胎编织而成。

  瓷胎竹编用的竹丝选料非常严格,在四川生产的一百多种竹子中,只选中了邛崃平乐生长的慈竹,而且必须是节距在66厘米以上、无划伤痕迹的“两年青”壮竹。50公斤慈竹经反复挑选加工,最后只得成品竹丝400克。制成的经蔑薄如绸,纬丝绷如毛发,且粗细均匀,柔韧适度,原料制作的技术要求极高。

  瓷胎竹编工艺品的编织技艺要求高,难度大。从起底、翻底、 翻顶、锁口的全部工序,都要求不出现竹丝接头,不出现绞丝、叠丝等技术差错,始终保持经蔑纬丝比例匀称,给人以一气呵成之感。瓷胎竹编在图案设计方面,由简单的花边发展到复杂多变的几何图案、提花图案、隐花图案和山水花鸟等自然图案。瓷胎竹编工艺品,除了传统的花瓶、咖啡具、茶具、饭碗等产品外,还有首饰盒、文具、笔筒、竹压盘等。

  我们的瓷胎竹编工艺还被列为四川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前,竹编产品已经远销国外,还有平乐的竹麻号子和孔明灯也是四川省和成都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他们的保护将给平乐古镇保留更多的历史财富。

  欢乐的时光总是这么短暂,看完瓷胎竹编,我们的平乐之行也就此走一整圈了。下来您可以好好仔细去品味下古镇的点点滴滴。期待您下次再光临平乐,感受这秦汉古镇·川西水乡的独特魅力!

  古镇文化赏析

  平乐的古建筑遗产众多,文物古迹保存完好,传统文化比较集中,形成了独特的水文化、火文化、纸文化、铁文化、路文化、茶文化、宗教文化和民俗文化等具有较高艺术价值的历史文化:

  1、水文化

  穿镇而过的白沫江是平乐的母亲河,同时也是平乐富裕与文明的见证者。北宋初年,火井县治迁至平乐,大批移民入川而来,利用当地丰富的竹资源和水资源开纸厂、搞航运,使平乐一度成为规模空前的“造纸王国”,并建成了“江西会馆”、“湖广会馆”等移民商贸的汇聚之地。当地的纸、茶、柴、布、竹等特色山货便由白沫江水路下南河,一路从府南河进成都,一路从乐山出四川;陆路则由平乐川南蜀道直至云南、缅甸。昔时,古镇数道水码头帆樯如林,数条商业街道商贾云集,岸边茶楼酒肆旌歌绕梁、酒绿灯红;白沫江上商船争流、穿梭不断;古驿道上摇铃阵阵、车马奔驰,好一幅活脱脱的川西“清明上河图”。依水而建,因水而兴是平乐水文化的独特体现。

  2、火文化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利用天然气的国家,全世界公认的早于西方一千多年,其发源地就在平乐。西汉时期,平乐就利用浅层天然气煮盐冶铁。三国时期,诸葛亮屯兵平乐,事农耕,开“屯垦”先河,同时,亲临平乐“祭火井”,开发天然气,治铁铸器。至今一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仍然“铁屑”(炼铁废渣)遍地。平乐人蒲元还为诸葛亮设计和制造了“木牛流马”,并进而发明“淬火”技术。为了纪念诸葛亮,平乐人至今仍然保持着燃放“孔明灯”的习俗。

  3、纸文化

  宋《九域志》称:“平乐镇,濒河,水陆通道,市口繁富,纸市犹大”。平乐自南宋以来即为造纸之乡,据《邛州志》载:“成都草纸半平乐”,这是当时平乐纸乡盛产纸的真实写照,平乐出产的纸直到解放前期都十分有名,畅销整个东南亚地区。相传平乐的母亲河也因为平乐造纸加工的作坊太多,往江中排放污水后,使江面都布满白色泡沫而得名为“白沫江”,足见平乐当时造纸业之发达。

  如今的平乐仍然保存有相当规模和数量的古造纸作坊遗址,它们始于南宋,最多为明末清初,经初步发现现存七十四处,造纸遗址沿山造坊,设计独特,据专家考证,在全国现存古造纸遗址中十分罕见,极具保护价值。

  4、铁文化

  平乐自古就是商贸重地,早在西汉时期,就利用浅层天然气煮盐冶铁。西汉才女卓文君之父卓王孙,寻求理想的冶铁地点打造兵器,在平乐建立了自己最大的冶铁工厂,规模堪比现代“攀钢”,因为时代的变迁以及矿产的缺失,冶铁工厂已不复存在,但至今一平方公里的平乐“铁屎坝”上,仍然“铁屑”遍地。在往后的三国、两晋平乐仍利用当地的天然气优势进行冶铁。平乐也从此有了民间打铁这个行业,这里打出来的铁器和茶叶等,通过白沫江运输到各地贩卖,又在外面购买铁废品回来重新打造。现在的八店街也仍然存有古打铁铺,见证着古镇铁文化历史的源远流长。

  5、路文化

  平乐的秦汉驿道是 “南方丝绸之路”的必经要道,也是古代商贸交易之要道。考古学家认定的中国第一条丝绸之路——灵关道,从成都出发,经临邛,从平乐古镇经由此道继续通向南方。而此段遗址因位于骑龙山的原始树林中,虽经历了千百年风雨剥蚀和人为的破坏,但尚能保存着平乐镇较为完整的这一段。长约1公里,路面横广约4米、呈鱼脊形。中央用平顶大河卵石砌成一条笔直的中心线,两旁鳞次栉比地用河卵石铺砌路面,十分牢固,驿道两旁筑有墙垣,犹如秦汉以来的“甬道”。秦汉驿道两旁的墙垣,将大路夹在中间,和秦汉时代“甬道”的规模构制完全一致。驿道两边的墙垣用河卵石垒砌,道高1.4m,墙垣原为防止敌人抄掠运输物资而设。从筑路史的发展来看,墙垣又起着养路如排水抵挡塌方的功用,显示出了当时设计施工者的智慧与匠心,是平乐古镇路文化最集中体现。

  6、茶文化

  古镇花楸堰地区素有“贡茶之乡”的美誉,是崃山产茶十八堡之首的第一堡,这里山不高而云雾缭绕,土不肥而雨露滋润,风不吹而爽气袭人,所产茶叶荧郁青翠,百花隆隐,故名花楸。花楸贡茶工艺考究,因袭传统,均为本地农夫手工精制而成。史载,邛州知府刘建国携花楸茶叶入朝进贡,康熙在品评各地进贡茶叶后,赞誉花楸茶为“天下第一圃”,花楸贡茶由此而得名。年轮更迭,岁月如梭,百年花楸依然保持着原始生态的自然风貌,近10亩古茶园,树龄均及百年之久。无论时空穿梭变换,花楸茶清香甘爽,回味悠长的独特风韵经年不变。

  7、宗教文化

  平乐宗教文化氛围极为浓郁,其庙宇之多:古时有天宫寺、观音院、万寿寺、七佛寺、雷音寺、城隍庙、川王庙、王爷庙、禹王庙、江西馆等,可惜相继毁于解放初期和文化大革命。现存的金华山天官寺唐代摩崖大佛,宝像庄严,栩栩如生,摩崖造像中的“天马行空”在全国也仅存两幅,堪称精品。位于镇东闫镇子的唐代观音院是邛州南路第一大寺,历来香火旺盛,朝拜者众多,经过重修后焕然一新,极具佛教文化氛围。造型逼真的铜雕观音(中国铜雕精品)和观音的三十三种化身即著名的千手观音、净瓶观音、骑龙观音、骑虎观音等栩栩如生。反映出平乐在历史上,一直为宗教繁衍之地,宗教文化亦源远流长。

  8、民俗文化

  勤劳朴实的平乐人民,不仅在这块古老而神秘的土地上创造了丰富的物质文明,而且创造了灿烂的民俗文化。古镇碗碗羊肉、泡黄豆叉海椒、奶汤面、岩谷水豆花、甜皮烧鸭、传统的乡村月饼等名小吃远近闻名。每年农历二月十九的观音会,三月十一的城隍庙会,六月初六的朝山会,还有清明灯会,山歌会以及沿江西岸的“竹麻号子”(手工造纸时代的劳动号子),不仅唱响了邛崃、唱响了成都,而且还唱到了北京;婚丧嫁娶时传统的九斗碗古镇酒席的特色;正月初一到十五的狮子灯、牛儿灯更是平乐人的拿手好戏;不时演出的川剧富有浓郁的地方特色,慢起来象白沫江的缓缓流水,壮起来象巍巍矗立的大碑山。纯朴的民俗文化不仅使本地人感到生活的喜悦,更使外地人感到陶醉。

  平乐其他景区介绍

  平乐的景区特色在于“镇外有景”,不仅有古镇区作为核心,在集镇核心区外还有南丝绸之路风景区、芦沟风景区、金华山风景区、花楸山风景区和金鸡沟风景区等五大风景区作为支撑:

  1、金华山风景区

  金华山位于平乐镇东南1公里处,自秦汉以来即为灵山杰地,在中唐以后,金华山天宫寺香火鼎盛,名满川西。众多的人文古迹和独特的地形地貌,不仅使金华山山奇水秀,而且使之具有两大与众不同的鲜明特点,一是“三教汇于一山”,儒、佛、道和谐地统一到金华山上,数不清的摩崖造像凿刻在峰回路转的的山岩上,栩栩如生;依山而建的大佛,宝像庄严,香火不断;大佛座前的一幅“天马行空图”更是全国摩崖造像中的精品,全国仅存两幅。登高俯视,大佛沟极其自然的弯成一个巨大的“S”形,将金华山一分为二,恰似一个天然的太极图,给金华山凭添几分神秘;二是“一步呈一景”,随处可闻的鸟语莺啼、险峻独特的奇峰异石、中唐时期的天宫寺、绿水青山中的亭台楼阁、极具川西特色的吊脚楼、古幽深遂的石梯山道都给人无限的启迪和遐想。现为“邛崃市十大旅游景点”之一。

  2、芦沟自然风景区

  芦沟自然风景区位于平乐镇区西北l公里,方圆8.6平方公里,周边与火井、油榨、水口三乡连界,森林、竹子覆盖面积16000多亩,登高环视,茫茫竹海,蔚为壮观:从镇区可驱车直入芦沟风景区,至鱼崖798级台阶下。沿途翠竹掩映,小溪流水,清澈见底,使人倍感清新怡神,享有“二十华里绿色长廊,天然氧吧”、“千年古镇之幽谷画廊”的美称。芦沟内有明朝天官杨伸题“寒绿仙关”石刻遗迹、高约100余米的天然石佛像、古造纸作坊遗址、天官试剑石、天官墓、元帅井等景点分布其中,芦沟以北相传是大熊猫常出没的地方。由此东折而上鱼崖,当年红军作战掩体犹存。登鱼崖远眺,油榨、火井尽收眼底,天睛时观邛崃山脉,极为清晰,登临尖山子,可远望临邛古城全景,是阅西川秀色之最佳观景点。以芦沟向西南,东北延展,尽是翠竹,“冬无北风之寒,夏无酷暑之热”,大有“世外桃源”之感。

  3、南方丝绸之路风景区

  此风景区以骑龙山为载体,以秦汉驿道为主线,是“南方丝绸之路”的必经要道,也是古代商贸交易之要道。考古学家认定的这条中国第一条丝绸之路(秦汉驿道、南方丝绸之路)灵关道,从成都出发,经临邛,从平乐古镇经过继续通向南方,因此平乐有“南方丝绸之路第一驿站,茶马古道第一镇”的称号。而此段遗址因位于骑龙山的原始树林中,虽经历了千百年风雨剥蚀和人为的破坏,但尚能保存着平乐镇较为完整的这一段。长约1公里,路面横广约4米、呈鱼脊形。中央用平顶大河卵石砌成一条笔直的中心线,两旁鳞次栉比地用河卵石铺砌路面,十分牢固,显示出当时设计施工者的智慧和匠心。

  驿道两旁筑有墙垣,犹如秦汉以来的“甬道”。秦汉驿道两旁的墙垣,将大路夹在中间,和秦汉时代“甬道”的规模构制完全一致。驿道两边的墙垣用河卵石垒砌,道高1.4m,墙垣原为防止敌人抄掠运输物资而设。从筑路史的发展来看,墙垣又起着养路如排水抵挡塌方的功用。正如现在的山区公路,也往往于山岩陡坡之下的路侧,筑一段坚固的石坎。

  4、花楸山风景区

  西出古镇4公里,沿黄金堰至黄花路前行约10分钟,便到了素有“乡土人家,世外桃源”美誉的花楸风景区,景区内层峦叠翠,树木葱笼,溪流淙淙,有康熙御赐“天下第一圃”的花楸贡茶;有曲径通幽的万亩竹海;有心旷神移的十里长廊;更有神秘莫测的官田溶洞。以光绪亲赐“皇恩宠锡”御匾的李家大院为代表的清代古民居群,至今依然保持着百年以前的原始风貌。零星散落于竹林深处的川西民居,构成了这里浓郁的乡土特色,纯朴的百姓躬耕田陇,辛勤劳作,过着恬静,惬意的农家生活,是现代都市人返朴归真、感悟田园的乡土人家,是颐养身心、休闲度假的世外桃源。

  5、金鸡沟风景区

  平乐金鸡沟紧邻平乐镇集镇区,位于沉寂而秀美的大山之间,令人神往。金鸡沟内竹林茂盛,竹海面积达几万余亩,而其沟内山川俊朗,怪石突兀,并且空气清新。被人们誉为“天然氧吧”、“超洁净空间”、“绿色幽谷”等,金鸡沟同时也极赋清润秀美的个性,沟内峰峦起伏出没,幽谷呼应隐现,群峰环抱淙淙细水汇流成溪,溪流之水源自于山林,自沟内而出,自成天趣,又令人倍具亲切之感。金鸡沟为平乐宋代以来造纸之宝地,现沟内古造纸作坊依稀可见,古石板路见证着这里曾经的繁忙景象。

  作为南丝绸之路,古川南蜀道上的重镇,古镇还有许许多多的旅游资源,具有浓郁佛教文化氛围的观音院;保存完好的古驿道和倒石桥、倒马坎、落凭寺、五通碑、三义庙等一大批名胜古迹;还有极具开发利用价值的水上风景张飞滩、狮子滩以及两条充满奇峰怪石、峰回路转的金鸡沟、芦沟;狮子山、金龟山错落有致,景色宜人。尚有明代造纸作坊遗址、邓通和卓王孙冶铁遗址、天官试剑石、江西会馆、湖广会馆、古码头、邛南第一桥、元帅井等众多古迹、景点。

  旅游贴士

  1、旅游交通:成都市新南门旅游车站每天均有直达平乐古镇的旅游专线车。车程93公里,约100分钟车程。25元/人。

  从平乐镇上可以包车前往,服务电话:028-88781080。价格在10元左右/人·景区,也可包车,皆包往返。

  古镇内可乘坐仿古黄包车5元/小时,或者30元/包古镇内;仿古观光车5元/人/圈。

  另外古镇有骑游俱乐部,双人自行车5元/小时,包车30元/天;三人自行车8元/小时,包车45元/天。

  2、旅游接待:餐饮:古镇区和景区皆有不错的餐饮点,价格实惠,口味佳。特色小吃:碗碗羊肉、碗碗香、饽饽鸡、奶汤面、羊肉火锅、泡黄豆叉海椒、花楸贡茶,卤菜系列,烧血旺、烩豆腐、竹笋烧鸡、石磨豆花、野菜、老腊肉、笋子虫、老母虫等等。一系列绿色天然食品,味美肉鲜。

  景区内不错的住宿点,价格比较适宜,干净卫生。如逢节假日,住宿较为紧张的话,可直接联系咨询,便可找到较为合适的住宿场所。

  3、购物推荐:到平乐必买的几样东西:红豆腐、古镇麻饼、小木凳、手编草鞋、乌木制品、草纸地图或草纸制品、玉麦膜膜、木雕制品……

四川平乐古镇风景导游词 篇9

  金华山位于平乐镇东南1公里处,自秦汉以来即为灵山杰地,在中唐以后,金华山天宫寺香火鼎盛,名满川西。众多的人文古迹和独特的地形地貌,不仅使金华山山奇水秀,而且使之具有两大与众不同的鲜明特点,一是“三教汇于一山”,儒、佛、道和谐地统一到金华山上,数不清的摩崖造像凿刻在峰回路转的的山岩上,栩栩如生;依山而建的大佛,宝像庄严,香火不断;大佛座前的一幅“天马行空图”更是全国摩崖造像中的精品,全国仅存两幅。登高俯视,大佛沟极其自然的弯成一个巨大的“S”形,将金华山一分为二,恰似一个天然的太极图,给金华山凭添几分神秘;二是“一步呈一景”,随处可闻的鸟语莺啼、险峻独特的奇峰异石、中唐时期的天宫寺、绿水青山中的亭台楼阁、极具川西特色的吊脚楼、古幽深遂的石梯山道都给人无限的启迪和遐想。现为“邛崃市十大旅游景点”之一。

  芦沟自然风景区位于平乐镇区西北l公里,方圆8.6平方公里,周边与火井、油榨、水口三乡连界,森林、竹子覆盖面积16000多亩,登高环视,茫茫竹海,蔚为壮观:从镇区可驱车直入芦沟风景区,至鱼崖798级台阶下。沿途翠竹掩映,小溪流水,清澈见底,使人倍感清新怡神,享有“二十华里绿色长廊,天然氧吧”、“千年古镇之幽谷画廊”的美称。芦沟内有明朝天官杨伸题“寒绿仙关”石刻遗迹、高约100余米的天然石佛像、古造纸作坊遗址、天官试剑石、天官墓、元帅井等景点分布其中,芦沟以北相传是大熊猫常出没的地方。由此东折而上鱼崖,当年红军作战掩体犹存。登鱼崖远眺,油榨、火井尽收眼底,天睛时观邛崃山脉,极为清晰,登临尖山子,可远望临邛古城全景,是阅西川秀色之最佳观景点。以芦沟向西南,东北延展,尽是翠竹,“冬无北风之寒,夏无酷暑之热”,大有“世外桃源”之感。

四川平乐古镇风景导游词 篇10

  各位女士,各位先生,各位贵宾,各位朋友,大家早上好!(微微鞠躬)

  相逢是缘,相识是分!前世五百次的回眸,换来咱们今生的擦肩而过。很高兴,和大家相会在美丽的天府之国,一同走进文君故里——邛崃,一起游览山奇、石怪、水美、林幽的天台山。畅游青山绿水,尽享旅途欢乐。首先,请允许我做一下自我介绍,我是大家本次旅行的导游,全名叫,大家可以称呼小X。旅行途中,大凡小事,尽管吩咐,我将全力而为,为你效劳!

  本次为我们保驾护航的师傅是X大哥。X大哥在我毛司可是优秀驾驶员、三好司机,在游客眼中,就是最可爱的人……因为,在512汶川大地震中,X大哥开着他的爱车,积极投身抗震救灾,光辉的足迹留在了汶川、北川等重灾区。他和他所在的公司荣获“抗震救灾先进个人”“ 抗震救灾先进集体”等荣誉(这一小节视情况来说)所以,大家是不是来点掌声给他一点鼓励呢?!

  金掌、银掌、都不如大家的巴巴掌!大家热情的掌声也是对我和师傅最大的鼓励。还是以一首歌来答谢各位!(唱首四川民歌如《康定情歌》、《吉祥谣》等。)

  接下来,我们再简单的讲一下两天的行程安排。现在,我们的旅游车行驶在成都西郊,然后我们将走成温邛高速前往邛崃市,高速公路共62公路。下高速后,我们穿越邛崃市区,经南方丝路、茶马古道前往天台山风景区,从邛崃到天台山有58公里的水泥路,路况相对较好。大约X点抵达山脚下的停车场(游人中心)。然后换乘景区观光车上山,景区专用观光公路约20公里,行车需30分钟。抵达小磨房之后,我们在餐厅集合用餐。下午前往十八里香草沟、蝴蝶滩、雷音寺、小九寨、花石海、小磨房等景点游览。傍晚下山返回住宿。第二天游览天府水乡平乐古镇,下午X点到停车场集合乘车,约X返回成都市区,结束两天愉快的旅行。

四川平乐古镇风景导游词 篇11

  上里镇历史悠久,根据境内尚存的文物记载,古镇初名“罗绳”,是取其昔日 古道上的驿站、关隘之意,是巴蜀平原通往外民族地区的关卡之一。到了明末清初,由于古镇人口不断增加,经济日益繁荣,便以五大姓氏更名为“五家口”,

  至今仍流传着这五大家庭的各自千秋,即:杨家顶子(官宦仕家)、韩家银子(经商钱多)、陈家谷子(粮田众多)、许家女子(长得标致)、张家碇子(习武卖药)。

  解放后,依据陇西河的流向,上游所在的乡划为上里。古镇人口探源,据史书记载,这里汉以前为青衣羌人领地,汉至隋归严道县管辖,隋末唐初曾一度隶属临邛郡,尔后归雅州府。

  古时的西蜀称“西南夷”为开发这片宝地从先秦到明清间,曾有几次大规模的移民活动,如秦灭赵国后,徒赵国臣来巴蜀,汉代迁楚国臣民来青衣,明末清初又一次大规模的湖广填四川移民。

  上里早期为民族聚集区,民族中主要以本地土著的巴蜀民族——青衣羌人为主。由于南方丝绸之路的不断繁华,常有外地民族来此定居,他们带来了先进的中原文化和境外文化同当地文化融合成了统一的汉文化,至今给我们留下遍及全镇的文物古迹,使参观者常常陷入史海沉钩之中。

  上里镇位于四川省雅安市雨城区北部,是历史上南方丝绸之路的重要驿站,亦是近代红军长征过境之地。

  古镇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沉淀和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环境,拥有省、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共8处,先后被评为四川省历史文化名镇,革命老区和“四川省十大古镇”。

  古有诗云:“二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正是对上里古镇生动形象的总体描绘。二水环绕的古镇内明清建筑错落、古树参天,茶马古道上唐宋文物遗迹众多,近代红军石刻标语随处可见。

  让往来游客踏石板道上体味历史的沧桑,漫步于小溪流水边享受怡人的田园风光,站在古老的石桥上领略自然的恩赐,沉醉在白马灵泉边聆听古“罗绳”兴衰的故事……

四川平乐古镇风景导游词 篇12

  平乐古镇以镇区古朴的街区和原味淳朴的川西民风民俗而著称。在古镇区内,可以尽情享受都市以外久违的那份古韵和恬静。剔除了现代文明的浮躁,看到那充满灵气的山山水水,花花草草,拥有的是放开心胸,忘记烦忧,纵情山水,任时光倒流……

  古镇九景

  平乐自古便成为“茶马古道第一镇、南丝绸之路的第一驿站”,在今天的平乐,我们依然可以看到历史的足迹——九古:古街、古寺、古桥、古树、古堰、古坊、古道、古风、古歌。

  古镇明清建筑23.54万平方米,鳞次栉比,古风蔚然。素以“秦汉文化·川西水乡”风情著称。古镇共有老街33条,七弯八拐,曲径通幽。

  平乐古镇保留着明清时期的古民居,古街两边的房屋多数为一楼一底的木结构建筑,一般为下层作铺面上层作居室,体现了浓郁的川西风格。千年古巷两边的店铺虽然已经是几经易手,却还在经着。平乐镇政府正加速旅游业的发展,向世人展示千年古镇的风采。

  在民俗文化上,朴实的老百姓创造了山歌会、河灯会、牛儿灯、放生会、六月六观音会等。

  漫步古镇,游客将亲身体验到古街的种种风情,聆听古桥乐善的代代佳话,坐享古树黄桷的片片浓荫,观赏古堰分水的滚滚波涛,品味古民居大院的悠悠气息,加入古歌“竹麻号子”的声声呐喊……作为“茶马古道第一镇”,平乐曾是热闹非凡的水陆码头,物换星移,古镇在今天又焕发出其独特的魅力,那沿袭千年的民俗艺术、屹立百年的民居建筑,浸染成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水光山色,成为川西水乡古镇的缩影和象征,演绎出一幅融古贯今的“清明上河图”。

  民俗风情院

  平乐民俗风情院又名天工应物馆,院里有农田、农家小院、耍坝,游人既可以在这里参与体会农事活动,也可以观看民俗文化表演。

  风情院里的主要建筑是天工别院,又叫王家大院。王家大院的主人原来是清朝河北定县州判王治统,他的后人后来迁居洪雅县,于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在洪雅城隍街57号修建了一座四进合院,西南交大乡土建筑研究所所长季富政教授称誉他是“洪雅瑰宝”。20xx年,洪雅县搞城市建设,虽然有阮仪三、冯骥才、季富政等著名人物呼吁留住这座古宅,但王家大院仍被拆除,主人将拆下的木料编号登记堆放在一起。三年后,平乐镇政府得知这一消息后,立即决定购买王家大院,异地搬迁保护,这样,王家大院就从百里之外被搬到了这里重建。

  镇外有景

  平乐古镇除古镇区外,还有四大风景区支撑:芦沟自然风景区、金华山风景区、花楸山风景区和秦汉古驿道风景区。

四川平乐古镇风景导游词 篇13

  平乐的秦汉驿道是“南方丝绸之路”的必经要道,也是古代商贸交易之要道。考古学家认定的中国第一条丝绸之路——灵关道,从成都出发,经临邛,从平乐古镇经由此道继续通向南方。而此段遗址因位于骑龙山的原始树林中,虽经历了千百年风雨剥蚀和人为的破坏,但尚能保存着平乐镇较为完整的这一段。长约1公里,路面横广约4米、呈鱼脊形。中央用平顶大河卵石砌成一条笔直的中心线,两旁鳞次栉比地用河卵石铺砌路面,十分牢固,驿道两旁筑有墙垣,犹如秦汉以来的“甬道”。秦汉驿道两旁的墙垣,将大路夹在中间,和秦汉时代“甬道”的规模构制完全一致。驿道两边的墙垣用河卵石垒砌,道高1.4m,墙垣原为防止敌人抄掠运输物资而设。从筑路史的发展来看,墙垣又起着养路如排水抵挡塌方的功用,显示出了当时设计施工者的智慧与匠心,是平乐古镇路文化最集中体现。

  古镇花楸堰地区素有“贡茶之乡”的美誉,是崃山产茶十八堡之首的第一堡,这里山不高而云雾缭绕,土不肥而雨露滋润,风不吹而爽气袭人,所产茶叶荧郁青翠,百花隆隐,故名花楸。花楸贡茶工艺考究,因袭传统,均为本地农夫手工精制而成。史载,邛州知府刘建国携花楸茶叶入朝进贡,康熙在品评各地进贡茶叶后,赞誉花楸茶为“天下第一圃”,花楸贡茶由此而得名。年轮更迭,岁月如梭,百年花楸依然保持着原始生态的自然风貌,近10亩古茶园,树龄均及百年之久。无论时空穿梭变换,花楸茶清香甘爽,回味悠长的独特风韵经年不变。

四川平乐古镇风景导游词 篇14

  逢年过节的时候,镇上的居民请戏班在戏楼唱戏,其中蕴涵着“万人共乐”的思想。具有传统民俗风情的雅安上里古镇成了一片欢乐的海洋,年猪节旅游主题活动正式开幕,传统的农家过新年、杀年猪、看大戏的喜庆场面。

  年猪节

  薄雾笼罩中的上里古镇就打破了往日的宁静,家家户户都起了个大早,在自家的楼阁上挂中国结、红灯笼并贴上对联。在修整一新的古戏台边,几个唱大戏的人已穿好了戏服,正在紧张地化妆。10点半在这里举行的年猪节。

  年猪祭天重现120xx年前仪式

  在雅安市代市长徐孟加宣布年猪节活动开幕后,整个小镇顿时沉浸在一片欢乐的海洋中———锣鼓敲起来了,秧歌跳起来了,迎亲的轿子也抬起来了。

  这时,最令人注目的是,几个穿着旧式服装的小伙子抬着一头神情安然的大肥猪,迈着有节奏的步伐走到戏台下面。随后,他们将系着红布的大肥猪放到了一个香炉前面。原来,这里马上要举办一个传统的年猪祭天仪式。

  随着祭祀师手中的香火一比画,周围一下安静下来。“祈祷明年风调雨顺,祝福上里五谷丰登……”只见祭祀师口中念念有词,120xx年前上里古镇祭祀上苍的场面再当今人们面前。

  年猪饭

  祭天仪式结束后,锣鼓声再次敲响,几个小伙子又抬起大肥猪开始巡街……11点过,在古戏台所在的院坝中传来了人们的欢呼声。原来,这次年猪节的一出大戏———杀年猪开始了。

  只见一头硕大的白猪被几个大汉从一户农家的猪圈里拉了出来。随即,四名大汉上前手按猪脚,膝盖顶住猪背。

  一名杀猪匠提起一把长约五十厘米的尖刀,对准猪的喉咙就是一刀,手起刀落间,这头刚开始还哼哼直叫的大肥猪逐渐没了声音。杀猪匠完成了口吹猪皮、铁皮刮毛、金钩倒挂、长刀破膛等工序。最后,肥猪被分成几块挂在了猪肉架子上,主人当场叫卖起来,“这些猪都是绿色生态猪……”不到两个小时,这些猪肉就被抢购一空。

  中午时分,上里古镇各户人家的堂屋里都已摆好了酒席,当地纯朴、善良的老百姓和上千名来自城里的游客像一家人一样,端起了大碗的白酒,吃起了大块的猪肉,大家在一起共享丰盛的年猪饭。

  当今这个时候,在充满腊梅芬芳的乡村晒谷坝上,一起跳起欢快的农家舞,自然别有一番风味。

四川平乐古镇风景导游词 篇15

  您好!欢迎您来到美丽的“秦汉古镇·川西水乡”平乐古镇做客!在这里,您将领略到深厚的历史、民俗文化和古镇优美自然风光,希望您能在此度过一段轻松而美好的时光。

  首先,让我们先来了解下平乐古镇的来龙去脉吧:平乐古镇历史悠久,早在公元前150年西汉元年,这个四面环山的绿色小盆地就因修水利、兴农桑而形成集镇,至今已有2100多年的历史。母亲河白沫江见证了平乐古镇的历史,“一江分三水”的独特格局,使平乐在白沫江的滋养下,形成了灿烂的历史、民俗文化及独特的建筑风格。加之平乐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平乐自古便成为“南方丝绸之路第一驿站、茶马古道第一镇”,南方古丝绸之路环镇而过,保留至今,今天来到平乐,我们就可以看到她深重的历史痕迹——古街、古寺、古树、古道、古桥、古风、古民居、古坊、古堰、古歌……

  平乐古称“平落”,因四川话“落”与“乐”谐音,平乐逐渐被人们所接受,与古镇自然而和谐的环境相结合,取其“平安快乐、平常人的快乐”之意。所以当您再看到平乐二字的时候,请您记得川西有一个“平安快乐”的地方叫平乐。

  平乐古镇旅游资源十分丰富,除古镇核心区外,尚有5大风景区,其一花楸山风景区,拥有康熙御赐的“天下第一圃”和川西地区保存最完好的清代古民居群——李家大院,有如陶渊明所描绘的世外桃源;其二金华山风景区,拥有唐代摩崖石刻雕像群和罕见的天马行空浮雕图,是礼佛朝圣的好去处;其三秦汉驿道风景区,以唐代千手观音院、城隍庙、秦汉驿道闻名海外;其四芦沟风景区,拥有万亩竹海,沿途十里长廊尽是翠竹掩映,有“森林氧吧”之称,是避暑纳凉的胜地;其五金鸡沟风景区,造型独特的金鸡桥、原始生态的自然景观、独特的地理结构及保存完好的造纸作坊遗址,抒大青少年探幽访古的绝佳之地。

  平乐镇属浅丘型地貌,山丘坝各占三分之一,镇域内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地下水资源相当丰富,全镇及相邻镇乡盛产竹木,竹资源尤为丰富。早在宋代平乐镇就是闻名的纸乡。周围四面环山,中间是一坦平原,高处鸟瞰,宛如一小盆地,素有“天府平乐”之美誉。

  沿入口进来的这条街叫乐善街,乐善街因连通乐善古桥而得名,逝镇特色精品水景街区,街道引白沫江之水经顺江堰,到达乐善街水景街区,最后又通过安乐堰,汇入母亲河白沫江。大家仔细看看水景街,就会发现,原来长达300余米的水渠上,架有十来座人行桥,更独特的是,这里的每座桥都是完全不一样的风格,有拱桥、平桥、石墩桥、踏板桥……每一座桥都有不同的来历,大家如果感兴趣,可以到桥上走走,看个究竟。

  平乐乐善街最大的特点就是集中了平乐的美食和酒吧娱乐。如果您想尝到平乐古镇最有特色的碗碗羊肉,或者想尝到特色的钵钵鸡、奶汤面或者其他中餐美食,那您得好好品位下乐善街,一定可以找到您喜欢吃的东西。在这条街还有平乐古镇的特色商品以及富有特色的酒吧文化,喜欢休闲的您,是否想走进去看看?

  经过近年来的保护开发,平乐古镇目前已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全国重点镇”、“全国环境优美乡镇”,在20xx年、20xx年还被评为“成都市十大魅力城镇”和“成都市十佳景区”之一,每年接待海内外游客达上百万人次。

  现在我们来到了十字路口,在这里就可以看到平乐古镇核心区保护区的街道了,面对大桥,您的左边就是台子街,上有古戏台,下有字库街,逝镇古老的场镇所在的位置,过去的人们在这里唱戏,下面观戏和喝彩的,还有卖小吃,经常热闹至深夜。字库街古有字库塔,遵循“一字值千金”的古训,昔时读书人的废纸不可随意丢弃,皆需集中到“字库塔”焚烧,以示崇尚文化之意,字库街以此而得名。在您的右边就是江西街了——这里因曾作为平乐古镇最大的会馆——江西会馆的所在地而得名,江西会馆后因年代久远被毁,现存民居铺面皆为晚清前后时期建设,但依然保留了古代江西街的风貌,被称为“茶马驿站第一街”。

  到了这里,我们现在就可以看见前面的乐善桥了。白沫江时成大水,冲毁桥梁,中断两岸交通。清同治元年,乡贤周潼宣、张大宾等人承头捐资,为善造福,是名“乐善”。桥长120米,高16.6米,宽10米,七孔桃心,是四川现存最大的古代石拱桥。七年采石,三年建桥,百年风雨,留给后人无数佳话。

  站在桥的中央,我们就可以一览古镇的全貌了,是否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平乐古镇乐善桥是目前川西最长、保存最完好的清代古石桥了。您看看桥下铺有一层红砂石的基础,它们互相用“燕尾石”紧紧地嵌合在一起,让桥变得格外坚固;桥墩呈尖锥形,这样的设计极富智慧,洪水涌来,它们就像利刃一样将洪流分开,大大减轻了洪水对桥身的冲击力。这样的设计让乐善桥经历了百年的洪水、地震等自然灾害而毫发无伤,让我们不得不佩服古代工匠的聪明才智和高超的筑桥技艺,保留完整的乐善桥也将作平乐永恒的历史文化精华,载入史册。

  看完乐善桥,走过寨子门,我们就到了八店街,为什么叫八店街呢?因为当年建这条街时,一共只有八家店铺开张,街道很短,所以就称八店街了,这里最出名的就是这第一家传统打铁铺。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从铁器时代起就有此种手工铁匠铺。此铺已近百年,师傅姓王,家传三代。它保持了原始的打铁风貌:操作时用大小不同熟铁块,先在炉火中煅火,用手拉动风箱,待熟铁烧红,由两人用不同重量大锤轮番敲打,经过成型、淬火、打磨,即成锄、刀、钯、钉、厨具等各种用具。

  看完八店街就到了糠市街。中华为农耕古国,养猪业已有数千年,传统养猪主食以米糠喂之,平乐古镇建镇即在这里形成糠市,足见农耕养殖之繁富。此街为木板铺面,全部为明清风格建筑,保存完好,是平乐古镇保存最完好的13条古街之一。

  拐到右边,我们看到的码头叫八店街码头,因处八店街当口而得名。当年这儿水运发达,货物的吞吐量是很大的。当地人也叫它是私奔码头,据说卓文君和司马相如月夜私奔时,为了躲开他父亲卓王孙在各个路口设置的关卡,就绕道从我们平乐水路顺流而下逃到成都的,从此演绎了一段千古爱情佳话,感兴趣的朋友一定要仔细看看。

  接着往前走就来到了顺河街,这条街因顺河走向而得名。平乐的古街几乎全部沿江而建,整个格局呈鱼骨状,沿白沫江流向相平行的福惠街、长庆街、顺河街等街口节点多为水码头,便于货物的装卸和交易。

  前面沿河上,大家可以看到许多建筑临江而建,房屋由柱脚从河里支撑或从岸边支撑起来,这样的建筑叫做吊角楼。平乐古镇建筑大都属于晚清时期建筑,保留了古镇明清建筑的风格。20xx年以来,镇政府本着修旧如旧的原则,对部分已经破损不堪的建筑外观进行了简单修缮。平乐建筑风格可概况为:小青瓦,木本色,粉白墙和红砂石。

  前面竖立有碑文记载的是渔市拐码头,相传是渔业行帮码头,昔时与别具特色的“木栈道”通连,接鱼市拐、联“台子坝”(古代社会活动中心),白沫江渔户、成都渔贩聚集交易,极其热闹。不少成都渔商修房设栈,留下了风格独特的渔栈和码头。现存栓船桩眼、栓马铁环、号子灯桩、木栈道架孔、背负重物时上下的小石梯等足以令人遥想当年的繁华。

  拾梯而上,我们来到的这条街就是长庆街了,长庆其名取“白沫江水源源流长,生民得福当庆”之意。与长庆街相连接的是福惠街,福惠连长庆,寓意吉祥。这条长庆街也是我们保留比较完好的一条古街道。现在所看到的老钟表铺就是平乐古街历史的见证,此修配铺为古镇居民修理日常生活用品及更换配件,已近百年。早期专营煤油灯芯,随时代发展开始修理手电、钢笔、翻配钥匙等。工艺上主要用原始的木炭火炉加热升温焊接,手工敲打制作。

  在这条街道上,你可以看到很多传统工艺,也可以购买到你称心如意的旅游产品。为了服务于商业活动,长庆古街均为梭式建筑,高低错落,木格窗花。临街铺面前设店堂,后为货栈,多为上宅下店,或前店后栈中天井的一楼一底穿木结构。这条街以前是竹木市,主要卖竹编的筛子、背篼和木凳、木床等。现在旅游业发展起来了,许多店铺就转为经营旅游商品了。

  看前面就是“古镇第一照”,这个照相馆是民国时期邛崃最早的照相馆之一了,里面的主人家杨大爷从事摄影工作已经60余年了,平乐古镇现在保留的很多旧照片都是出自杨大爷之手,照相馆也成为记载平乐影象历史的“第一照”了。

  平乐古镇当年亦是红色革命的地方,当年红军长征路经邛崃,在平乐留下深深足迹。现在我们看到的草鞋店里面,就是当年红军长征所需用到的草鞋,这些草鞋纯手工编造,打草鞋的大爷七十多岁高龄已打这草鞋几十年了,怀着对红军的深厚感情,并把草鞋店取名为“红军草鞋”。这间很古朴的草鞋店,不大的店子里全陈列着老大爷的杰作,大家如果想学,可以在这里看看大爷是如何将稻草变为草鞋的。

  在这条街上我们还可以尝到地道的玉麦馍馍,玉麦是用玉米面、面粉、老南瓜等和在一起,经发酵后,放入竹制的蒸笼蒸煮而成,是老少皆宜的食品。除了玉麦馍馍,我们当地的美食:甜皮鸭、老腊肉、野生河鱼、嫩豆花、奶汤面、碗碗羊肉等等都是大家喜爱的,喜欢小吃的朋友一定不要错过!

  在长庆街这里我们能看到禹王坎码头。禹王堰有禹王坎,禹王坎江对岸修码头,马帮在此卸货上船,因专为马帮停靠之用而建,因此称之为马头,因其与禹王坎隔江相对而得名,后来渐渐成为了船只上下货物的地方,名称也随之改为了现在的码头了。

  遮天蔽日,冠大于伞,大家是否觉得这里的树很奇特?现在我们看见的叫黄葛树,俗名黄桷树,属桑科榕属,树干分枝多,有气根,树冠大。像这样的古树,沿江共十三棵,多在千年以上,这里有两棵,绑有红绳的一棵树龄已1500多年,小的这棵也已是千年之长。在当地有个风俗,将小儿拜寄与年长的这棵黄桷树为干儿(女),就能得到它的护佑,少病少痛而长命百岁;做生意的人也喜欢向它焚香祷告,保佑自己全年生意兴隆,财源广进。在树下凭栏眺望,可见绿荫参天映沫水,古镇长虹七洞桥。许多游客都喜欢在此摄影留念。

  再往前走,矗立在左前的这座牌坊叫镇江坊,前方是福惠街,街口有塔子坝,上通夹门关至名山雅安,下行至成都彭县一带。货物畅通,民安乐业,故以“福惠”为街名,街口建福惠桥以连“长庆”之意。不要小看这条窄窄的街道,在历史上,他曾经作为平乐古镇陆路的主干道,想像当年这里,车水马龙,好不热闹!今天虽然没有当年的繁华景象,但是相信大家依然能感受到这条小街的设计精巧,以及人户皆商的点滴踪迹。

  走进上河坎码头,大家看见的河是平乐的母亲河白沫江,它发源于天台山的玉霄峰,大家知道这条河流为什么叫白沫江吗?自古以来,平乐的竹子资源都特别丰富,造纸业也就特别发达,以前盛传着一句话叫:成都草纸半平乐!当时沿江两岸的造纸作坊多达百个,整条江面上漂浮着一层厚厚的白沫,故此得名白沫江。上游就是“一江分三水”的特殊景色,在远处的堰叫禹王堰,据(尚书 禹共)中记载,平乐曾大水为患,当地百姓用竹笼装石头筑坝的办法治理洪水,但屡次都没有成功;后来大禹前往西蜀蒙山途径此处,撒黄金垒土,终于筑堰成功,从此以后,水旱从人,后人为纪念大禹的丰功伟绩,就将此堰命名为禹王堰。近处的堰叫安乐堰,建于清朝初年,分流的水穿吊角楼而过,与禹王堰一样灌溉着镇中的的万倾良田。

  现在,我们乘坐的竹筏是当地最具特色的游船,是当地手工竹艺匠人以竹为材料,设计制作成仿古亭台式样,颇受游客欢迎。大家泛舟波上,躺一回靠背椅,喝一杯花楸贡茶,闭上眼睛,再在船上听一曲当地的民歌,晒着暖暖的太阳,吹着微微河风,做神仙也不过如此而已!您不如听听平乐人地道的民歌,感受下平乐主人的好客之情吧。

  在船上我们就可以远远看到——天工应物风情园,什么叫天工应物?什么又是风情园?“物生于天,工开于人”。风情园的打造充分借鉴了明代科学家宋应星的不朽著作《天工开物》。该书是世界第一部有关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百科全书。平乐作为川西坝子具有代表意义的古镇,要复原历史记忆,这是最好的范本,风情园的得名也因此而来。想要领略平乐古镇历史一定要去看一看!

  这座风情园是集省内名工名匠,历时一年方建成今日之规模。阡陌交通,屋舍俨然,男耕女织……风情园是以“复原古镇历史记忆,传承民间手工技艺和农耕文化遗产”为主题的“百年古村落”,一开园这里便受众家好评,被称作“活下来的文化遗产”、“记忆中的田园牧歌”、“世外桃源”……

  在园内,酿酒、榨油、造纸、碾米、磨面、织布、制陶、竹编、木刻、打铁等作坊林立;农家小院、官宦庄园、平民草舍、耕夫土房错落有致;竹林掩映中,小桥流水,阡陌交通,鸡犬相闻……令人宛若穿越时光隧道,步入了百年历史的农耕岁月。质朴中透出壮观,平淡中透出新奇,非常适合现代都市人返璞归真的体验和向往,在四川古镇景区里也非常具有代表性。

  一进大门,我们看见的这面墙叫“照壁”,照壁在古人心目中是能够趋吉辟邪的,据说上百年的照壁,如若不倒,则为福壁,触之能增福,大家不妨上前试之一摸,保佑大家平平安安。

  我们首先去看看右前方的天工别院。天工别院全院分四进,总长99米,面积999平方米,全部为实木穿斗结构。其中建筑装饰典范以“木雕”“石雕”为主,应用遍及栋梁、柱础、门罩、窗棂等,内容以福禄寿禧、四季花卉、岁寒三友为主,图画充盈而不俗滥,意蕴庄重而不肃杀。“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在这里,游客可享受旧时大户人家的上宾礼遇;也可携带有情人坐花轿、骑大马,在吹吹打打中入洞房、睡花床,感受“洞房花烛夜”的传统婚庆习俗。

  走看完天工别院,我们继续风情园行程。前面这个四合院,是川西地区典型的农家院落,农家小院均是传统的三间两头转的川西民居建筑,U字形排列,土砖围墙、篱笆院门、晾晒农作物的晾架、风谷机、红辣椒、玉米棒子、水井等,处处弥散着农村的独特风味,体现了农家院落特点。小院房屋正中是高大明亮的堂屋,一般供奉着祖先的牌位,兼作客厅;侧有卧室、客房、厨房、仓房等。白墙黑瓦,干净利落,不高的篱笆围栏露出浅浅的绿意。院外是休闲园,在这里泡上一杯茶,享受阳光的沐浴,品味农家质朴生活。另外,这里还提供啤酒,以及美味的卤菜,可口的小吃,让游人在体验传统农业之余,大块吃肉,大碗喝酒……

  前方的圆形的空地叫“耍坝”,是进行各种民俗表演活动的地方,耍坝是川西民俗文化的重要体现。园区同样设有,且以传统钱币为原型,配合人们内心深处所追求的“福禄寿禧”等元素,构成一个原始的娱乐场所。耍坝上会不定时上演最民俗的文艺活动和杂耍表演。每逢周末,还有精彩纷呈的文艺晚会,在这里,游客能体会到真正的平乐味。

  继续前行,前方看到的是平落酒肆。酒肆逝人喝酒聊天之场所,相当于现代人的酒吧,古人也会消遣,虽无酒吧之闲情,但在这样一个简单的环境下,三五朋友围八仙桌而坐,几两小酒足以畅谈人生,风月无边。看完酒肆,我们不妨看看酿酒的过程,邛崃是酒乡,也是中国最大的白酒原酒基地。我们平乐有着悠久的酿酒历史,现今有大大小小的酒厂、作坊近百家。这个酿酒作坊只要是向游人展示当地酿酒的工艺流程。酿酒的原料主要有:高粱、大米、小麦、大豆、糯米、玉米等,经蒸煮后加入酒曲,放入发酵池进行发酵。发酵后,再放入甑中进行蒸馏。蒸发的酒汽经过弯管进入冷却桶冷却成液态,从小管流出,这就是酒。刚生产出来的叫原度酒,60多度的酒,酒量的您不妨上前品尝一口。

  穿过酿酒作坊,就来到了土法榨油作坊。平乐当地榨取油脂的原料是油茶籽,榨油坊一般都建在村落集中、水源充沛、绿树掩映的小溪岸边。榨油开工日,榨坊老大带领榨工和在场的榨油客户,点亮蜡烛,燃起红香,虔诚地在赵公祖师神位面前,三跪九叩,诚请他从天上下来“指导”一年的榨事。第一道工序:将焙干的油菜籽投放到碾盘上碾碎。碾盘的动力或用水车带动,或用牛、马拉动,碾盘为石材,其余的构件都由木材制成,做工精巧,既实用又颇具审美价值,转动时,咿呀作响。第二道工序:油菜籽碾成粉末之后必须用木甑蒸熟,然后用稻草垫底将它填入圆形的铁箍之中,做成胚饼,胚饼装入由一根整木凿成的榨槽里,在油槽右侧装上木楔就可以开榨了。第三道工序:手工榨油坊的“主机”是一根粗硕的“油槽木”,它必须是一根百年以上的松木,或是百年以上的红凿木,长度一般在4米以上,切面直径不能少于0.6—1米,树中心凿出一个“油槽”,油胚饼填装在“油槽”里。开榨时,掌锤的老大,执着悬吊在空中的撞锤,唱着节奏性特强的山歌,在两个助手的和应下,将长达5米有余的撞锤,悠悠地撞到油槽中的“进桩”上,于是,被挤榨的油胚便流出一缕缕金黄色的清油。

  榨油季节结束之日,榨工将油坊洗扫干净之后,摆一桌丰盛的完工酒,像开工时一样,众人先在赵公神位面前顶礼膜拜,将祖师送回天堂,然后划拳行令,不醉不散。榨油坊,这个诗意浓浓的民俗事象将永久传承着一种文明,传承着一种古老的农耕文化。

  下一站来到的是大碑纸坊。平乐镇自宋代起就有了造纸作坊,至明清时期十分兴盛,现存的遗址有七十四处,在全国现存的古造纸遗址中十分罕见,极具保护价值。我们这里出产的纸叫草纸,工艺流程为:1、浸料:选用将生枝叶的竹子,每节截断成五七尺长,放进料池,注水其中漂浸,浸至20天以上。2、槌洗:洗去粗壳与青皮。其中竹穰形同苎麻样,用上好石灰汁涂浆,入篁桶下煮。3、煮竹:将槌洗后的竹料放入篁桶,蒸煮8天,冷却1天后,取出竹麻,放入清水漂塘之内洗净。4、舂料:将竹麻用柴灰浆过,放入釜中,其上按平,平铺稻草灰寸许。桶内水滚沸,即取出别桶之中,仍用灰汁淋下,若水冷,烧开再淋。十余天后,竹料自然臭烂。取出入臼受舂。舂至形同泥面,倒入槽内。5、抄纸:两手持帘入水,荡起竹麻入于帘内,落纸于板上,厚薄由人手法,轻荡则薄,重荡则厚。6、榨床:将毛坯纸叠积板压,使水汽净尽流干。7、焙纸:先用土砖砌成夹火巷,用砖盖在火巷表面,数块之间即空一砖。火气从砖隙透出,外砖尽热,将湿纸用细铜镊逐张揭起焙干后,揭起成轶。看完这么多工序,您是否想拿起工具,体验一番古法造纸之乐。

  看完造纸,我们就可以来看松墨堂了,这里展示的是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印刷术。我国古代应用最早的印刷术是雕版印刷,大约在晋代就出现了。其原理是:将需要印刷的文字或图像,书写(画)于薄纸上,再反贴于木板表面,由刻板工匠雕成反体凸字,即成印版。印刷时先在印版表面刷墨,再将纸张覆于印版,用干净刷子均匀刷过,揭起纸张后,印版上的图文就清晰地转印到纸张上,从而完成一次印刷。您也可以在这里体验一下,古人印刷,原来如此简单有趣。

  看完松墨堂,天工应物风情园的内容基本上就看完了。是否意犹未尽,是否觉得这世外桃源还缺点什么?对了,男耕女织、阡陌交通的农家生活还没体会呢。前方的二十四节气田是专为您设计的,您想种植点什么呢?随便挑一个吧,种完不用担心,这里会有专业的农夫为您进行呵护,下次您来的时候,说不定已经硕果累累,丰收在望了。如果您不放心,那就经常来看看吧。

  走完风情园行程,我们就顺滨江文化路,到水上人家去看看。滨江文化路?为什么称之为文化路?大家不妨看看您的脚下,那红砂石与瓦砾组合而成的路,不是一般的路面,很有讲究。中间铺设的瓦砾似的碎片全部采自“邛窑”遗址出土的邛陶碎片,虽然碎片已经不值分文,但当他作为历史文化的见证,铺在这条通往古镇的小路上,我们就不得不去回想,历史带给我们的,是多么丰富精神财富。文化路留给我们的是前辈苦心积累的文化沉淀,好好珍惜我们的今天,才是祖辈之福啊!

  在文化路的两边,大家可以看到许多的客栈,他们沿江而建,他们世代生活在渡河边,他们形成他们独特的生活习惯,这就是水上人家。来到水上人家,住一宿枕河客栈,听一夜潺潺水声,做一回沫水清梦,我们一定会忘却那都市的尘埃,淡忘那凡尘俗世里的恩怨情仇……大家听这么一说,是否觉得这水上人家,很有吸引力呢?

  在文化路上,顺便再给您讲讲平乐的八大文化:平乐的古建筑遗产众多,文物古迹保存完好,传统文化比较集中,形成了独特的水文化、火文化、纸文化、铁文化、路文化、茶文化、宗教文化和民俗文化等具有较高艺术价值的历史文化,如果您想仔细了解这些文化,那就需要您在平乐好好地去品味一番了。

  不知不觉,已走完大半行程。现在我们看到的小堰渠就是黄金堰了,据《尚书·禹贡》记载,大禹治水到蒙山一带,因水势过大,几次筑堰均告失败,于是“撒黄金垒土”,白沫江从此驯服,滋润平乐盆地的千顷良田,“水旱从人”,因名“黄金堰”。现在走的这个地方叫河滨公园,前边出现了一棵参天大树,此树名为皂角树,已有700多年的树龄。大家都知道这个皂角树的果实作用很大,在古代还没有肥皂、洗发水的时候,老百姓就将皂角树的果实揉碎,然后用水蒸煮,过滤出黑色的汁液,这就是皂角液,用作洗涤之用,是非常环保的洗涤用品。但现在前面的红砂石礅,它的作用您恐怕难以猜到,其一,大家都看到此树已经明显倾斜,这个红砂石礅呢是用来镇根的,防止其破坏行走的路面;其二,古代建筑、园林很讲究自然和谐,这样倾斜着给人十分突兀的感觉,那么这个石礅呢就正好起到视觉平衡的效果。还有一点很有意思,大家仔细观察,这个石礅外圆内方,反映了古人“天圆地方”的观念。

  走过皂角树,前方的是平落堂,内有银家大院,银家大院是晚清时期一位姓银的造纸商人所修建的宅院。大院最初由四个不规则的大天井和三个小天井构成七星抱月的格局,现在只保留了一大一小两个天井。院落建筑尺度大,空间通连奇巧,构件制作精巧,木窗锦纹多变,柱础雕刻生动,实为川西古代四合院之精品。

  远方前处的大楼就是大家听闻已久的剑仙楼,剑仙楼是一座高踞白沫江桥头近乐善桥的阁楼,与八店街码头遥相呼应,登楼可一揽古镇风光。古时常有讲评书说剑仙的在此开场,且南来北往的客商多喜在此休闲品茶或谈生意,历经多少沧桑岁月皆是如此,故人们美名其曰“剑仙楼”。现已按照回忆重新恢复。

  现在我们来看看平乐特色旅游产品瓷胎竹编。它是以瓷器器皿为胎,用纤细如发的竹丝,柔软如绸的竹蔑,依胎编织而成。

  瓷胎竹编用的竹丝选料非常严格,在四川生产的一百多种竹子中,只选中了邛崃平乐生长的慈竹,而且必须是节距在66厘米以上、无划伤痕迹的“两年青”壮竹。50公斤慈竹经反复挑选加工,最后只得成品竹丝400克。制成的经蔑薄如绸,纬丝绷如毛发,且粗细均匀,柔韧适度,原料制作的技术要求极高。

  瓷胎竹编工艺品的编织技艺要求高,难度大。从起底、翻底、 翻顶、锁口的全部工序,都要求不出现竹丝接头,不出现绞丝、叠丝等技术差错,始终保持经蔑纬丝比例匀称,给人以一气呵成之感。瓷胎竹编在图案设计方面,由简单的花边发展到复杂多变的几何图案、提花图案、隐花图案和山水花鸟等自然图案。瓷胎竹编工艺品,除了传统的花瓶、咖啡具、茶具、饭碗等产品外,还有首饰盒、文具、笔筒、竹压盘等。

  我们的瓷胎竹编工艺还被列为四川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前,竹编产品已经远销国外,还有平乐的竹麻号子和孔明灯也是四川省和成都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他们的保护将给平乐古镇保留更多的历史财富。

  欢乐的时光总是这么短暂,看完瓷胎竹编,我们的平乐之行也就此走一整圈了。下来您可以好好仔细去品味下古镇的点点滴滴。期待您下次再光临平乐,感受这秦汉古镇·川西水乡的独特魅力!

四川平乐古镇风景导游词 篇16

  各位游客:

  大家好.上里镇位于雅安市雨城区北部,距城区27公里,坐落于四县交接之处,东通名山、邛崃,西达芦山、雨城,是四川历史文化名镇,亦是四川省“十大古镇”之一。

  古镇初名“罗绳”,是历史上南方丝绸之路临邛古道进入雅安的重要驿站,是唐蕃古道上的重要边茶关隘和茶马司所在地;又为红军长征过境之地。又因场镇内有韩、杨、陈、许、张(韩家银子-钱、杨家顶子-官、陈家谷子-田、许家女子-靓、张家锭子-斗)五大家族居住在此,故俗称“五家口”。

  古镇的街道均为石板铺成,建筑群的房屋为木制楼阁,错落有致,青瓦飞檐流光益彩,木制的窗、枋、檐均以浮雕、镂空雕、镶嵌雕刻组合而成,画面栩栩如生,精美的艺术虽然被岁月侵蚀已残旧失去了光鲜色泽,然而其工艺的精湛、构图的精巧却无法掩饰,凸显着民族文化的深厚。

  上里的得名与当地的一条陇西河有关,因为古时候当地的统治者沿着陇西河的流向,分十里建一镇,陇西河的上游叫上里,沿河南下,分别是中里和下里,上里1982年被四川省命名为“历史文化名镇”。

  整个小镇真是古香古色,象水墨画一样,因此又有水墨上里之说。漫步在古镇的街上,真有一种“人在画中游”美感呢!

  上里古镇有五古:古桥、古塔、古泉、古牌坊、古建筑,五古的代表分别是二仙桥、文峰塔、白马泉、双节孝牌坊和韩家大院。

  今天我们的游览路线是先参观古镇风貌,观赏古桥,古塔,然后经红军石刻游览白马泉,再返回参观“双节孝牌坊”及韩家大院。大家在参观游览的同时,请注意爱护历史文物,现在就请跟着我一起来。

  好了,感受了上里的古桥和古塔文化之后,我们现在已经来到白马泉。大家看到前方的古庙了吗?那就是白马寺。

  闻名遐迩的白马泉就在寺庙的右边。白马泉始建于唐贞观元年,宋乾道元年诏封泉池为“渊泽侯”,被奉为神泉。

  白马泉究竟神在何处呢?大家不要着急,请随我来看一看。该泉是全国独具特色的十大恒温间歇泉之一,泉水四季恒温14℃,泉水潮涌不定期,有时一日数潮,有时数日不潮。

  大家面前这个的四方水潭的龙头处就是白马泉的泉眼了,潭底巨石上镌刻有龙马浮雕。潮歇时潭水非常平静,当潮来时,刹那间石刻龙嘴和龙腮处涌出泉水。潮退时,泉水一节一节下降,巨石上镌刻的龙露出腰身时,池中便传来“啼嗒啼嗒”的马蹄声,古人曾形容此情此景为“灵泉白马嘶芳草”。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呢?传说古时泉中有白龙,后来龙化为马腾空而出,马因迷恋此泉,常在夜晚月静时来泉边饮水,久而久之,当泉水涌动时,便像马在奔驰,故称此泉为“白马泉”。当然,这只是一个传说。

  其实,这种现象是由独特的地理因素造成的。白马泉一带属石灰岩区域,泉水下面溶洞中的气体常因压力作用而形成虹吸现象。当地下水涌入溶洞时,水位逐渐升高,导致溶洞空间越来越小,而气室中的压强却逐渐上升,当气压达到一定程度时,虹吸口被水冲而决口,水从洞中涌出;而水位下降时,压强变小,水往回倒流,回落时便产生了清脆的像马奔跑一样的声音。

  间歇泉在世界各地并不多见,与此类似的有美国黄石公园的“老实人泉”,乌拉圭内格罗湖畔的‘三餐泉’,我国贵州的猫跳河间歇泉和西藏昂仁县的高温间歇泉等,但仅有白马泉会发出如此独特的马蹄声,并且历史最为悠久。

  好啦,各位朋友,请朝前走,我们一起继续去参观游览“双节孝牌坊”和韩家大院。

  谢谢大家!

  被列为四川省十大古镇之一的上里镇位于四川省雅安市雨城区,距市区27公里。上里古镇古时为南方丝绸之路,也是临邛古道进入雅安的重要驿站。上里居于两河相交的夹角内,民间传为"财源"汇聚的宝地。古镇依山傍水,田园小丘,木屋为舍,石板铺街,还有"十八罗汉朝观音"的18座山丘。以"二仙桥"为代表的8座古石桥历史悠久,风格各异。

  一到上里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建于道光19年的"双孝节"牌坊。牌坊为四柱三间出檐多脊石雕坊,高大,精细;梁上还刻有20多组百多个戏剧人物故事。牌坊是封建礼仪的遗迹,是当时宣扬韩氏"不失身不改驾,终身孝敬父母公婆"而建立的。系杨韩氏婆媳两代守节,遵诏而建的石牌坊,是我国封建制度制度束缚妇女的见证,也是我国石雕艺术的精品。现在镇上还尚存3座石牌坊,即这座省级保护单位"双节孝"石牌坊,还有市级文化保护单位陈氏"九世同居"和陈氏"贞节"牌坊。

  上里的有10余座古代和近代古桥,且风格各异。其中造型最美的是明清乾隆41年所建的"二仙桥",这是一座具有江南水乡特色的石拱桥。清清的小河影作高高的圆行的桥洞,别有一翻情致。在镇口还有两座一高一底的石桥横跨拢西河,成了进出镇里的交通要道,高桥主要通过进出镇里的车辆行人,从低桥可以转而穿过高桥下面的倒沿河边前行,高低两桥巧妙地够成了“立交”系统。

  上里有作工艺精湛的建筑群,最有名气的是韩家大院。整个建筑物的门、窗、枋、檐皆以浮雕、镂空雕和镶嵌雕刻作装饰,具有极高的价值和精湛的工艺。韩家大院是道光年间在外做官的韩廷藩在家乡建的,根据当时京城的官邸而建。整个建筑由七个四合天井组成,又称为"七星抱月"。院里的布局分明,处处可见精美的木雕。值得一说的是大院的木窗,雕刻精细,内容丰富,造型多样,得到专家的高度评价。

  到上里古镇旅游,不可不去镇子以北8公里处的白马泉。白马泉是一处间隙泉,水温在15度左右。泉水从一条石龙的口中喷出,日潮数次,在泉涌出的时候走廊片地多是泉水

四川平乐古镇风景导游词 篇17

  到平乐古镇都两回了,每次在镇里呆的时间都不长,来去匆匆,所以连古镇的东西南北似乎都没搞清楚。这个镇子确实比较大。它是成都邛崃市所辖最大的乡镇,镇上保存完好的明清古建筑就有达23万平方米。更何况在开发建设中,又新建了占地30亩的“平沙落雁”文化商业区。

  平乐古镇古称“平落”,1993年3月更名为平乐镇,其历史可追溯至上古时代,迄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它位于邛崃市西南18公里处,距成都市93公里。从邛崃沿108国道南下,卧龙镇左转兴龙路,沿寿高路前行即达。

  平乐古镇地形比较特别,是四面环山的绿色小盆地,发源于天台山玉宵峰的白沫江自西向北流经古镇。周边青山层叠,竹树繁茂,古镇碧水萦绕,风景如画。

  古镇的老街区面积很大,据说有老街33条。这些老街,大都石板铺路,纵横交错,七弯八拐的,很容易让人迷失方向。老街两边保留完好的明清时期的古民居,鳞次栉比,古朴典雅,多为一楼一底的木结构建筑,下层是铺面,上层作居室,体现了浓郁的川西风格。

  这些老街区的道路都有不同程度的翻修,较宽的街道还新建了牌坊、水渠和桥亭等,使得街道景观更加精彩。但街边的民居,大多数都没有做太多的翻新。商铺面积也都不大。无非是一些小的杂货铺、土特产铺、小旅游商品铺、小吃店、饭馆等等,和别的古镇没有多大的区别。只是感觉平乐镇似乎没有特别叫得响的风味小吃。比如,黄龙溪的豆豉和一根面,洛带的伤心凉粉,街子的叶儿粑和荞面,新场的毛血旺……不过,吃货们也不用太失望,小镇上各种乡土饮食也是别有风味,尤其是靠水吃水,白沫江的野鱼足可大快朵颐。

  古镇开展旅游以来,居民们开设了相当多的小旅馆。房间不多,条件不错,价格不贵。在古镇小住几日,坐在江边的大榕树下悠闲地喝喝茶,在青石板铺路的街头慵懒地散散步,深入感受一下古丝绸路上浓郁的乡土风情,确实是个不错的选择。

  白沫江贯穿古镇,古镇因水而秀丽,灵动、多姿多彩。横跨江上的兴乐桥和乐善桥,是古镇最精美的迷人风景。尤其是建于清同治年间的乐善桥,有“邛南第一桥”之称。这座红砂石砌筑的七孔石桥,桥洞一改普遍的半圆形,采用桃形,别居一格,十分罕见,堪称川西一绝。

  白沫江畔,绿树成荫,有好些高大茂盛的古榕树。树盖如伞,绿荫浓郁,是游客们歇息品茗的最佳场所。尤其是兴乐桥头的2棵大榕树,树龄已有1500多年,被当地的乡民视为神树,挂红奉香,礼敬朝拜。

  白沫江江流平缓,波光粼粼,不仅风景优美,更是玩水的绝佳场地。你可以闲坐竹筏漂流水上,领略荡舟江上的乐趣,观赏两岸的小镇风情。你也可以乘坐橡皮艇,划动双桨,体验中流击水的乐趣。你还可以卷起裤腿,涉水过河,感受清凉的河水冲刷肌肤的刺激。玩水是年轻人最喜欢的项目,欢笑声、尖叫声,此起彼伏,飘荡在河面上,充满愉悦。蓝天白云,清澈江流,点点船影,美丽的画面令你沉醉。

  古镇另一个精彩是新建的“平沙落雁”文化商业区。它就在老街区的旁边,占地30亩,建筑面积11000平方米,都是仿古建筑,延续了川西古镇的原始风貌,和古镇很好地融合在一起。甚至连曲里拐弯的街道布置,也古镇的风格一致。当然,新街区融入了时尚元素,引进了主题酒吧、特色茶坊、咖啡西餐屋、中餐酒楼、风情客栈等等。据介绍,设计理念是将音乐元素融入传统古镇,充实古镇旅游文化内涵,从而形成由传统曲艺、潮流音乐和田园牧歌三大音乐主题共同构建的“浪漫音乐小镇”与“生态会客厅”。所以,特别建造了一格音乐广场,

  我比较喜欢这样的街区。走在里面并不觉得别扭。我对古镇的改造持赞同态度,关键是必须继承和发扬,绝不能推到重来。老祖宗们遗留下来的东西已经不多了,如果我们不加快抢救,它们就会湮没在历史的长河中了。尤其是如今经济高速发展,一不小心,宝贵的历史文化财富就会被无知所毁坏。再说了,乡村旅游方兴未艾,不加快古镇的改造建设,又咋能满足各种不同层次的需要呢?发掘继承历史文化遗产,有所创新,有所发展,给历史留下新时代的痕迹,也是历史使命。试想百年后,后人见到我们今天的创作,岂不也就是百年古迹吗?长江后浪推前浪,历史本来就是这样发展的,我们又岂能无所作为?!

  第一次到平乐古镇,是20xx年的国庆,文中的多数那时拍的。第二次到平乐,是今年的9月中旬。时光流逝,不过3年,江水依旧,古木依旧,但古镇的变化还是感觉得到的。尤其是新街区的建筑似乎已经不那么新了,容光稍减,逐渐融入到古镇的整体中去了。

四川平乐古镇风景导游词 篇18

  平乐古镇位于成都市所辖邛崃市西南部,古称“平落”,其历史可追溯至上古时代,迄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白沫江两岸古木参天,众多树龄上千年的榕树,远远望去如云盖地。老榕树、白沫江、沿江而建的吊脚、青石铺成的街道,一望无涯的竹海,美不胜收。“茶船”也是古镇上的一大特色,坐在船上喝茶,是一种独特的享受。另外,古镇的住宿餐饮娱乐设施都比较完善。夏季来这里避暑游玩的人很多,尤其周末更是游客爆满。

  平乐古镇是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是邛崃市面积最大的建制镇,素有“一平、二固、三夹关”之美誉。这是一座时光倒流的古镇,一个可以让人静静发呆的地方,一个来了就忘却烦忧的地方!

  看点芦沟竹海:是离成都市区最近的竹海。森林、竹子覆盖面积1.6万余亩,登高环视,竹海茫茫,蔚为壮观。从古镇驱车直入芦沟自然风景区,沿途翠竹掩映,小溪清流,让人神清气爽。李家大院:位于花楸风景区内,系清代名商李洪楷所建,始建于咸丰年间,历经56年竣工。李家大院是邛崃目前保存最完好,建筑面积最大的清代民居,具有典型的川西民居风格。秦汉驿道:考古学家认定的中国第一条丝绸之路(南方丝绸之路)灵关道,从成都出发,经临邛,从平乐古镇经过继续通向南方。骑龙山上至今仍有保存完好的古秦汉驿道遗址。古驿道两边均被垒成高墙,中间通车马的大道铺着巨大的卵石,走向均顺着山势蜿延。花楸风景区:西出古镇4公里,沿黄金堰至黄花路前行约10分钟便可到景区。景区内层峦叠翠,溪流淙淙,有康熙御赐“天下第一圃”的花楸贡茶;有曲径通幽的万亩竹海;有心旷神移的十里长廊;更有神秘莫测的官田溶洞。金华山:位于平乐古镇区东南1公里处,众多的人文古迹和独特的地形地貌,不仅使金华山山奇水秀,而且使之具有两大与众不同的鲜明特点,一是“三教汇于一山”,儒、佛、道和谐地统一到金华山上;二是“一步呈一景”,随处可闻的鸟语莺啼、险峻独特的奇峰异石、中唐时期的天宫寺、绿水青山中的亭台楼阁、极具川西特色的吊脚楼、古幽深邃的石梯山道都给人无限的启迪和遐想。

  介绍平乐镇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公元970―997年为火井县治所在地。古镇有明清建筑23.54万平方米,以“九古”闻名:古街、古寺、古桥、古树、古堰、古坊、古道、古风、古歌。平乐古镇景致颇多,主要景点有:芦沟自然风景区、金华山风景区、花楸山风景区、李家大院和秦汉古驿道风景区。平乐的特产瓷胎竹编历史悠久,远销东南亚和欧美;古茶树、农夫手工茶、根雕、木刻和古镇特色名小吃也享有盛名。

四川平乐古镇风景导游词 篇19

  古镇民居保存得比较完好,多为青瓦民居,街中心有宽展的戏坝子,原有的二重檐歇山顶戏楼,是川中场镇不多见的巧妙设计。现存多座石桥,其中以“二仙桥”为代表。上里由于交通不便,信息不灵,所以经济不发达。但诸多非农业成份的渗入,也使小镇的经济有所发展,在规划上出现了一些新的格局。

  1935年红四方面军长征途经上里并驻扎半年之久,在镇内留下的数十幅石刻标语都是非常有价值的革命历史文物。

  正如《中国古镇游》一书中的记载以及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研究所川西北调研组朱晓林博士(上海同济大学)写道,“镇内石板铺街、木屋为舍、建筑群高低错落、古风宛然;大院整个建筑雕梁画栋、飞阁流丹,镂空细刻、曲尽其妙,……均为清代佳作;从现状总体风貌与居住建筑群规模而言,上里镇是保护的相当完整的乡土聚落。”

  近况

  当今,《聊斋志异》《山那边好地方》《今夜不回家》《被告山杠爷》等一批影视剧将这里作外景地,到这里来的游客逐年增多。

  与繁华的江南古镇相比,或者与阆中相比,上里多少透出乡间的感觉,也不是那么著名,不象周庄或者阆中那样的游人如织,尽可以在一派川西民居风格的寂静中徜徉,在山水掩映中的田园里出神……

  根据境内尚存的文物记载,古镇初名“罗绳”,是巴蜀平原通往关外民族地区的关卡之一,从这里到邛崃至芦山和雅安,各为一日行程。这五大家庭各有千秋,很久以来就流传着“杨家的顶子,韩家的银子,陈家的谷子,许家的女子,张家的锭子”的说法。

  所谓顶子,是说杨家诗书传家,世代官宦;银子,是说韩家世代经商,积聚了大量钱财;谷子,是说陈家田产广阔,粮食丰足;女子,是说许家的女儿品貌双全,勤劳善良,持家有方,各户争相聘娶;锭子,普通话叫拳头,是说张家有习武传统,个个骁勇善斗。

  如此形象生动的说法,勾勒出了古镇的人文轮廓。三个女人一台戏,五大家族更是好戏不断。想当年上里的狭窄的石板街上,官场、情场、商场、农场都成了家族们的竞技场。这里能不发生故事吗?

四川平乐古镇风景导游词 篇20

  被列为四川省十大古镇之一的上里镇位于四川省雅安市雨城区,距市区27公里。上里古镇古时为南方丝绸之路,也是临邛古道进入雅安的重要驿站。上里居于两河相交的夹角内,民间传为"财源"汇聚的宝地。古镇依山傍水,田园小丘,木屋为舍,石板铺街,还有"十八罗汉朝观音"的18座山丘。以"二仙桥"为代表的8座古石桥历史悠久,风格各异。

  一到上里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建于道光20xx年的"双孝节"牌坊。牌坊为四柱三间出檐多脊石雕坊,高大,精细;梁上还刻有20多组百多个戏剧人物故事。牌坊是封建礼仪的遗迹,是当时宣扬韩氏"不失身不改驾,终身孝敬父母公婆"而建立的。系杨韩氏婆媳两代守节,遵诏而建的石牌坊,是我国封建制度制度束缚妇女的见证,也是我国石雕艺术的精品。现在镇上还尚存3座石牌坊,即这座省级保护单位"双节孝"石牌坊,还有市级文化保护单位陈氏"九世同居"和陈氏"贞节"牌坊。

  上里的有10余座古代和近代古桥,且风格各异。其中造型最美的是明清乾隆41年所建的"二仙桥",这是一座具有江南水乡特色的石拱桥。清清的小河影作高高的圆行的桥洞,别有一翻情致。在镇口还有两座一高一底的石桥横跨拢西河,成了进出镇里的交通要道,高桥主要通过进出镇里的车辆行人,从低桥可以转而穿过高桥下面的倒沿河边前行,高低两桥巧妙地够成了“立交”系统。

  上里有作工艺精湛的建筑群,最有名气的是韩家大院。整个建筑物的门、窗、枋、檐皆以浮雕、镂空雕和镶嵌雕刻作装饰,具有极高的价值和精湛的工艺。韩家大院是道光年间在外做官的韩廷藩在家乡建的,根据当时京城的官邸而建。整个建筑由七个四合天井组成,又称为"七星抱月"。院里的布局分明,处处可见精美的木雕。值得一说的是大院的木窗,雕刻精细,内容丰富,造型多样,得到专家的高度评价。

  到上里古镇旅游,不可不去镇子以北8公里处的白马泉。白马泉是一处间隙泉,水温在15度左右。泉水从一条石龙的口中喷出,日潮数次,在泉涌出的时候走廊片地多是泉水。

四川平乐古镇风景导游词 篇21

  各位游客:

  大家好.上里镇位于雅安市雨城区北部,距城区27公里,坐落于四县交接之处,东通名山、邛崃,西达芦山、雨城,是四川历史文化名镇,亦是四川省“十大古镇”之一。

  古镇初名“罗绳”,是历史上南方丝绸之路临邛古道进入雅安的重要驿站,是唐蕃古道上的重要边茶关隘和茶马司所在地;又为红军长征过境之地。又因场镇内有韩、杨、陈、许、张(韩家银子-钱、杨家顶子-官、陈家谷子-田、许家女子-靓、张家锭子-斗)五大家族居住在此,故俗称“五家口”。

  古镇的街道均为石板铺成,建筑群的房屋为木制楼阁,错落有致,青瓦飞檐流光益彩,木制的窗、枋、檐均以浮雕、镂空雕、镶嵌雕刻组合而成,画面栩栩如生,精美的艺术虽然被岁月侵蚀已残旧失去了光鲜色泽,然而其工艺的精湛、构图的精巧却无法掩饰,凸显着民族文化的深厚。

  上里的得名与当地的一条陇西河有关,因为古时候当地的统治者沿着陇西河的流向,分十里建一镇,陇西河的上游叫上里,沿河南下,分别是中里和下里,上里1982年被四川省命名为“历史文化名镇”。

  整个小镇真是古香古色,象水墨画一样,因此又有水墨上里之说。漫步在古镇的街上,真有一种“人在画中游”美感呢!

  上里古镇有五古:古桥、古塔、古泉、古牌坊、古建筑,五古的代表分别是二仙桥、文峰塔、白马泉、双节孝牌坊和韩家大院。

  今天我们的游览路线是先参观古镇风貌,观赏古桥,古塔,然后经红军石刻游览白马泉,再返回参观“双节孝牌坊”及韩家大院。大家在参观游览的同时,请注意爱护历史文物,现在就请跟着我一起来。

  好了,感受了上里的古桥和古塔文化之后,我们现在已经来到白马泉。大家看到前方的古庙了吗?那就是白马寺。

  闻名遐迩的白马泉就在寺庙的右边。白马泉始建于唐贞观元年,宋乾道元年诏封泉池为“渊泽侯”,被奉为神泉。

  白马泉究竟神在何处呢?大家不要着急,请随我来看一看。该泉是全国独具特色的十大恒温间歇泉之一,泉水四季恒温14℃,泉水潮涌不定期,有时一日数潮,有时数日不潮。

  大家面前这个的四方水潭的龙头处就是白马泉的泉眼了,潭底巨石上镌刻有龙马浮雕。潮歇时潭水非常平静,当潮来时,刹那间石刻龙嘴和龙腮处涌出泉水。潮退时,泉水一节一节下降,巨石上镌刻的龙露出腰身时,池中便传来“啼嗒啼嗒”的马蹄声,古人曾形容此情此景为“灵泉白马嘶芳草”。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呢?传说古时泉中有白龙,后来龙化为马腾空而出,马因迷恋此泉,常在夜晚月静时来泉边饮水,久而久之,当泉水涌动时,便像马在奔驰,故称此泉为“白马泉”。当然,这只是一个传说。

  其实,这种现象是由独特的地理因素造成的。白马泉一带属石灰岩区域,泉水下面溶洞中的气体常因压力作用而形成虹吸现象。当地下水涌入溶洞时,水位逐渐升高,导致溶洞空间越来越小,而气室中的压强却逐渐上升,当气压达到一定程度时,虹吸口被水冲而决口,水从洞中涌出;而水位下降时,压强变小,水往回倒流,回落时便产生了清脆的像马奔跑一样的声音。

  间歇泉在世界各地并不多见,与此类似的有 美国黄石公园的“老实人泉”,乌拉圭内格罗湖畔的‘三餐泉’,我国贵州的猫跳河间歇泉和西藏昂仁县的高温间歇泉等,但仅有白马泉会发出如此独特的马蹄声,并且历史最为悠久。

  好啦,各位朋友,请朝前走,我们一起继续去参观游览“双节孝牌坊”和韩家大院。

  谢谢大家!

四川平乐古镇风景导游词 篇22

  古镇的灵气全来自澄清如练的白沫江,水充满灵气,水一动,便活了起来,水一活,古镇便活了起来。黄金堰为平乐到下坝灌溉农用堰之一,乃先民为灌溉西岸万亩良田而修建,由竹笼装卵石筑成。相传最初因水势过大,筑堰失败,于是大禹“撒黄金垒土”终于堰成,汹涌的白沫江被分成了内、外两江,从此两江之水滋润了千顷良田,做到“水旱从人”,因名“黄金堰”。

  水乡

  来到堰边,租一竹筏,在水上飘着。江风徐来,水清风凉,慢慢地把竹筏往上游撑。江水不深,没有水草的地方水清可见底。玩累了,我半躺在竹筏上的马架椅子里,注视着这江面,感觉江面也沉静下来。水流速很慢,青幽幽的江水,江边郁郁葱葱的树林,仿佛自己一下回到了千年前的哪个时刻。不时传来几声清脆的鸟叫和邻船的打闹声,又把自己带回了现实。在这宽阔平静的江面上,这山清水秀之间,似乎自己的灵魂经过洗礼,来到这无尘的世间,远离现代城市的喧嚣,远离工作的烦劳,在这绿水青山之间,使自己的精力得到恢复,并更加充沛了。

  下得船来,来到兴乐桥上,观看整个堰口。江面竹筏点点,江边戏水的人头攒动,全然忘了自己身在何处。不觉得夕阳西斜,阳光斜铺在江上,风吹波动,阳光点点,江面金光闪闪,像铺满了黄金,我想黄金堰的得名也许就在于此吧。

四川平乐古镇风景导游词 篇23

  各位游客:

  你们好,欢迎你们来到成都旅游,我是你们的导游。

  您好!欢迎您来到美丽的“秦汉古镇·川西水乡”平乐古镇做客!在这里,您将领略到深厚的历史、民俗文化和古镇优美自然风光,希望您能在此度过一段轻松而美好的时光。

  首先,让我们先来了解下平乐古镇的来龙去脉吧:平乐古镇历史悠久,早在公元前150年西汉元年,这个四面环山的绿色小盆地就因修水利、兴农桑而形成集镇,至今已有2100多年的历史。母亲河白沫江见证了平乐古镇的历史,“一江分三水”的独特格局,使平乐在白沫江的滋养下,形成了灿烂的历史、民俗文化及独特的建筑风格。加之平乐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平乐自古便成为“南方丝绸之路第一驿站、茶马古道第一镇”,南方古丝绸之路环镇而过,保留至今,今天来到平乐,我们就可以看到她深重的历史痕迹——古街、古寺、古树、古道、古桥、古风、古民居、古坊、古堰、古歌……

  平乐古称“平落”,因四川话“落”与“乐”谐音,平乐逐渐被人们所接受,与古镇自然而和谐的环境相结合,取其“平安快乐、平常人的快乐”之意。所以当您再看到平乐二字的时候,请您记得川西有一个“平安快乐”的地方叫平乐。

  平乐古镇旅游资源十分丰富,除古镇核心区外,尚有5大风景区,其一花楸山风景区,拥有康熙御赐的“天下第一圃”和川西地区保存最完好的清代古民居群——李家大院,有如陶渊明所描绘的世外桃源;其二金华山风景区,拥有唐代摩崖石刻雕像群和罕见的天马行空浮雕图,是礼佛朝圣的好去处;其三秦汉驿道风景区,以唐代千手观音院、城隍庙、秦汉驿道闻名海外;其四芦沟风景区,拥有万亩竹海,沿途十里长廊尽是翠竹掩映,有“森林氧吧”之称,是避暑纳凉的胜地;其五金鸡沟风景区,造型独特的金鸡桥、原始生态的自然景观、独特的地理结构及保存完好的造纸作坊遗址,是广大青少年探幽访古的绝佳之地。

  平乐镇属浅丘型地貌,山丘坝各占三分之一,镇域内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地下水资源相当丰富,全镇及相邻镇乡盛产竹木,竹资源尤为丰富。早在宋代平乐镇就是闻名的纸乡。周围四面环山,中间是一坦平原,高处鸟瞰,宛如一小盆地,素有“天府平乐”之美誉。

  沿入口进来的这条街叫乐善街,乐善街因连通乐善古桥而得名,是古镇特色精品水景街区,街道引白沫江之水经顺江堰,到达乐善街水景街区,最后又通过安乐堰,汇入母亲河白沫江。大家仔细看看水景街,就会发现,原来长达300余米的水渠上,架有十来座人行桥,更独特的是,这里的每座桥都是完全不一样的风格,有拱桥、平桥、石墩桥、踏板桥……每一座桥都有不同的来历,大家如果感兴趣,可以到桥上走走,看个究竟。

  平乐乐善街最大的特点就是集中了平乐的美食和酒吧娱乐。如果您想尝到平乐古镇最有特色的碗碗羊肉,或者想尝到特色的钵钵鸡、奶汤面或者其他中餐美食,那您得好好品位下乐善街,一定可以找到您喜欢吃的东西。在这条街还有平乐古镇的特色商品以及富有特色的酒吧文化,喜欢休闲的您,是否想走进去看看?

  经过近年来的保护开发,平乐古镇目前已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全国重点镇”、“全国环境优美乡镇”,在20xx年、20xx年还被评为“成都市十大魅力城镇”和“成都市十佳景区”之一,每年接待海内外游客达上百万人次。

  现在我们来到了十字路口,在这里就可以看到平乐古镇核心区保护区的街道了,面对大桥,您的左边就是台子街,上有古戏台,下有字库街,是古镇古老的场镇所在的位置,过去的人们在这里唱戏,下面观戏和喝彩的,还有卖小吃,经常热闹至深夜。字库街古有字库塔,遵循“一字值千金”的古训,昔时读书人的废纸不可随意丢弃,皆需集中到“字库塔”焚烧,以示崇尚文化之意,字库街以此而得名。在您的右边就是江西街了——这里因曾作为平乐古镇最大的会馆——江西会馆的所在地而得名,江西会馆后因年代久远被毁,现存民居铺面皆为晚清前后时期建设,但依然保留了古代江西街的风貌,被称为“茶马驿站第一街”。

  到了这里,我们现在就可以看见前面的乐善桥了。白沫江时成大水,冲毁桥梁,中断两岸交通。清同治元年,乡贤周潼宣、张大宾等人承头捐资,为善造福,是名“乐善”。桥长120米,高16.6米,宽10米,七孔桃心,是四川现存最大的古代石拱桥。七年采石,三年建桥,百年风雨,留给后人无数佳话。

  站在桥的中央,我们就可以一览古镇的全貌了,是否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平乐古镇乐善桥是目前川西最长、保存最完好的清代古石桥了。您看看桥下铺有一层红砂石的基础,它们互相用“燕尾石”紧紧地嵌合在一起,让桥变得格外坚固;桥墩呈尖锥形,这样的设计极富智慧,洪水涌来,它们就像利刃一样将洪流分开,大大减轻了洪水对桥身的冲击力。这样的设计让乐善桥经历了百年的洪水、地震等自然灾害而毫发无伤,让我们不得不佩服古代工匠的聪明才智和高超的筑桥技艺,保留完整的乐善桥也将作平乐永恒的历史文化精华,载入史册。

  看完乐善桥,走过寨子门,我们就到了八店街,为什么叫八店街呢?因为当年建这条街时,一共只有八家店铺开张,街道很短,所以就称八店街了,这里最出名的就是这第一家传统打铁铺。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从铁器时代起就有此种手工铁匠铺。此铺已近百年,师傅姓王,家传三代。它保持了原始的打铁风貌:操作时用大小不同熟铁块,先在炉火中煅火,用手拉动风箱,待熟铁烧红,由两人用不同重量大锤轮番敲打,经过成型、淬火、打磨,即成锄、刀、钯、钉、厨具等各种用具。

  看完八店街就到了糠市街。中华为农耕古国,养猪业已有数千年,传统养猪主食以米糠喂之,平乐古镇建镇即在这里形成糠市,足见农耕养殖之繁富。此街为木板铺面,全部为明清风格建筑,保存完好,是平乐古镇保存最完好的13条古街之一。

  拐到右边,我们看到的码头叫八店街码头,因处八店街当口而得名。当年这儿水运发达,货物的吞吐量是很大的。当地人也叫它是私奔码头,据说卓文君和司马相如月夜私奔时,为了躲开他父亲卓王孙在各个路口设置的关卡,就绕道从我们平乐水路顺流而下逃到成都的,从此演绎了一段千古爱情佳话,感兴趣的朋友一定要仔细看看。

  接着往前走就来到了顺河街,这条街因顺河走向而得名。平乐的古街几乎全部沿江而建,整个格局呈鱼骨状,沿白沫江流向相平行的福惠街、长庆街、顺河街等街口节点多为水码头,便于货物的装卸和交易。

  前面沿河上,大家可以看到许多建筑临江而建,房屋由柱脚从河里支撑或从岸边支撑起来,这样的建筑叫做吊角楼。平乐古镇建筑大都属于晚清时期建筑,保留了古镇明清建筑的风格。20xx年以来,镇政府本着修旧如旧的原则,对部分已经破损不堪的建筑外观进行了简单修缮。平乐建筑风格可概况为:小青瓦,木本色,粉白墙和红砂石。

  前面竖立有碑文记载的是渔市拐码头,相传是渔业行帮码头,昔时与别具特色的“木栈道”通连,接鱼市拐、联“台子坝”(古代社会活动中心),白沫江渔户、成都渔贩聚集交易,极其热闹。不少成都渔商修房设栈,留下了风格独特的渔栈和码头。现存栓船桩眼、栓马铁环、号子灯桩、木栈道架孔、背负重物时上下的小石梯等足以令人遥想当年的繁华。

  拾梯而上,我们来到的这条街就是长庆街了,长庆其名取“白沫江水源源流长,生民得福当庆”之意。与长庆街相连接的是福惠街,福惠连长庆,寓意吉祥。这条长庆街也是我们保留比较完好的一条古街道。现在所看到的老钟表铺就是平乐古街历史的见证,此修配铺为古镇居民修理日常生活用品及更换配件,已近百年。早期专营煤油灯芯,随时代发展开始修理手电、钢笔、翻配钥匙等。工艺上主要用原始的木炭火炉加热升温焊接,手工敲打制作。

  在这条街道上,你可以看到很多传统工艺,也可以购买到你称心如意的旅游产品。为了服务于商业活动,长庆古街均为梭式建筑,高低错落,木格窗花。临街铺面前设店堂,后为货栈,多为上宅下店,或前店后栈中天井的一楼一底穿木结构。这条街以前是竹木市,主要卖竹编的筛子、背篼和木凳、木床等。现在旅游业发展起来了,许多店铺就转为经营旅游商品了。

  看前面就是“古镇第一照”,这个照相馆是民国时期邛崃最早的照相馆之一了,里面的主人家杨大爷从事摄影工作已经60余年了,平乐古镇现在保留的很多旧照片都是出自杨大爷之手,照相馆也成为记载平乐影象历史的“第一照”了。

  平乐古镇当年亦是红色革命的地方,当年红军长征路经邛崃,在平乐留下深深足迹。现在我们看到的草鞋店里面,就是当年红军长征所需用到的草鞋,这些草鞋纯手工编造,打草鞋的大爷七十多岁高龄已打这草鞋几十年了,怀着对红军的深厚感情,并把草鞋店取名为“红军草鞋”。这间很古朴的草鞋店,不大的店子里全陈列着老大爷的杰作,大家如果想学,可以在这里看看大爷是如何将稻草变为草鞋的。

  在这条街上我们还可以尝到地道的玉麦馍馍,玉麦是用玉米面、面粉、老南瓜等和在一起,经发酵后,放入竹制的蒸笼蒸煮而成,是老少皆宜的食品。除了玉麦馍馍,我们当地的美食:甜皮鸭、老腊肉、野生河鱼、嫩豆花、奶汤面、碗碗羊肉等等都是大家喜爱的,喜欢小吃的朋友一定不要错过!

  在长庆街这里我们能看到禹王坎码头。禹王堰有禹王坎,禹王坎江对岸修码头,马帮在此卸货上船,因专为马帮停靠之用而建,因此称之为马头,因其与禹王坎隔江相对而得名,后来渐渐成为了船只上下货物的地方,名称也随之改为了现在的码头了。

  遮天蔽日,冠大于伞,大家是否觉得这里的树很奇特?现在我们看见的叫黄葛树,俗名黄桷树,属桑科榕属,树干分枝多,有气根,树冠大。像这样的古树,沿江共十三棵,多在千年以上,这里有两棵,绑有红绳的一棵树龄已1500多年,小的这棵也已是千年之长。在当地有个风俗,将小儿拜寄与年长的这棵黄桷树为干儿(女),就能得到它的护佑,少病少痛而长命百岁;做生意的人也喜欢向它焚香祷告,保佑自己全年生意兴隆,财源广进。在树下凭栏眺望,可见绿荫参天映沫水,古镇长虹七洞桥。许多游客都喜欢在此摄影留念。

  再往前走,矗立在左前的这座牌坊叫镇江坊,前方是福惠街,街口有塔子坝,上通夹门关至名山雅安,下行至成都彭县一带。货物畅通,民安乐业,故以“福惠”为街名,街口建福惠桥以连“长庆”之意。不要小看这条窄窄的街道,在历史上,他曾经作为平乐古镇陆路的主干道,想像当年这里,车水马龙,好不热闹!今天虽然没有当年的繁华景象,但是相信大家依然能感受到这条小街的设计精巧,以及人户皆商的点滴踪迹。

  走进上河坎码头,大家看见的河是平乐的母亲河白沫江,它发源于天台山的玉霄峰,大家知道这条河流为什么叫白沫江吗?自古以来,平乐的竹子资源都特别丰富,造纸业也就特别发达,以前盛传着一句话叫:成都草纸半平乐!当时沿江两岸的造纸作坊多达百个,整条江面上漂浮着一层厚厚的白沫,故此得名白沫江。上游就是“一江分三水”的特殊景色,在远处的堰叫禹王堰,据(尚书 禹共)中记载,平乐曾大水为患,当地百姓用竹笼装石头筑坝的办法治理洪水,但屡次都没有成功;后来大禹前往西蜀蒙山途径此处,撒黄金垒土,终于筑堰成功,从此以后,水旱从人,后人为纪念大禹的丰功伟绩,就将此堰命名为禹王堰。近处的堰叫安乐堰,建于清朝初年,分流的水穿吊角楼而过,与禹王堰一样灌溉着镇中的的万倾良田。

  现在,我们乘坐的竹筏是当地最具特色的游船,是当地手工竹艺匠人以竹为材料,设计制作成仿古亭台式样,颇受游客欢迎。大家泛舟波上,躺一回靠背椅,喝一杯花楸贡茶,闭上眼睛,再在船上听一曲当地的民歌,晒着暖暖的太阳,吹着微微河风,做神仙也不过如此而已!您不如听听平乐人地道的民歌,感受下平乐主人的好客之情吧。

  在船上我们就可以远远看到——天工应物风情园,什么叫天工应物?什么又是风情园?“物生于天,工开于人”。风情园的打造充分借鉴了明代科学家宋应星的不朽著作《天工开物》。该书是世界第一部有关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百科全书。平乐作为川西坝子具有代表意义的古镇,要复原历史记忆,这是最好的范本,风情园的得名也因此而来。想要领略平乐古镇历史一定要去看一看!

  这座风情园是集省内名工名匠,历时一年方建成今日之规模。阡陌交通,屋舍俨然,男耕女织……风情园是以“复原古镇历史记忆,传承民间手工技艺和农耕文化遗产”为主题的“百年古村落”,一开园这里便受众家好评,被称作“活下来的文化遗产”、“记忆中的田园牧歌”、“世外桃源”……

  在园内,酿酒、榨油、造纸、碾米、磨面、织布、制陶、竹编、木刻、打铁等作坊林立;农家小院、官宦庄园、平民草舍、耕夫土房错落有致;竹林掩映中,小桥流水,阡陌交通,鸡犬相闻……令人宛若穿越时光隧道,步入了百年历史的农耕岁月。质朴中透出壮观,平淡中透出新奇,非常适合现代都市人返璞归真的体验和向往,在四川古镇景区里也非常具有代表性。

  一进大门,我们看见的这面墙叫“照壁”,照壁在古人心目中是能够趋吉辟邪的,据说上百年的照壁,如若不倒,则为福壁,触之能增福,大家不妨上前试之一摸,保佑大家平平安安。

  我们首先去看看右前方的天工别院。天工别院全院分四进,总长99米,面积999平方米,全部为实木穿斗结构。其中建筑装饰典范以“木雕”“石雕”为主,应用遍及栋梁、柱础、门罩、窗棂等,内容以福禄寿禧、四季花卉、岁寒三友为主,图画充盈而不俗滥,意蕴庄重而不肃杀。“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在这里,游客可享受旧时大户人家的上宾礼遇;也可携带有情人坐花轿、骑大马,在吹吹打打中入洞房、睡花床,感受“洞房花烛夜”的传统婚庆习俗。

  走看完天工别院,我们继续风情园行程。前面这个四合院,是川西地区典型的农家院落,农家小院均是传统的三间两头转的川西民居建筑,U字形排列,土砖围墙、篱笆院门、晾晒农作物的晾架、风谷机、红辣椒、玉米棒子、水井等,处处弥散着农村的独特风味,体现了农家院落特点。小院房屋正中是高大明亮的堂屋,一般供奉着祖先的牌位,兼作客厅;侧有卧室、客房、厨房、仓房等。白墙黑瓦,干净利落,不高的篱笆围栏露出浅浅的绿意。院外是休闲园,在这里泡上一杯茶,享受阳光的沐浴,品味农家质朴生活。另外,这里还提供啤酒,以及美味的卤菜,可口的小吃,让游人在体验传统农业之余,大块吃肉,大碗喝酒……

  前方的圆形的空地叫“耍坝”,是进行各种民俗表演活动的地方,耍坝是川西民俗文化的重要体现。园区同样设有,且以传统钱币为原型,配合人们内心深处所追求的“福禄寿禧”等元素,构成一个原始的娱乐场所。耍坝上会不定时上演最民俗的文艺活动和杂耍表演。每逢周末,还有精彩纷呈的文艺晚会,在这里,游客能体会到真正的平乐味。

  继续前行,前方看到的是平落酒肆。酒肆是古人喝酒聊天之场所,相当于现代人的酒吧,古人也会消遣,虽无酒吧之闲情,但在这样一个简单的环境下,三五朋友围八仙桌而坐,几两小酒足以畅谈人生,风月无边。看完酒肆,我们不妨看看酿酒的过程,邛崃是酒乡,也是中国最大的白酒原酒基地。我们平乐有着悠久的酿酒历史,现今有大大小小的酒厂、作坊近百家。这个酿酒作坊只要是向游人展示当地酿酒的工艺流程。酿酒的原料主要有:高粱、大米、小麦、大豆、糯米、玉米等,经蒸煮后加入酒曲,放入发酵池进行发酵。发酵后,再放入甑中进行蒸馏。蒸发的酒汽经过弯管进入冷却桶冷却成液态,从小管流出,这就是酒。刚生产出来的叫原度酒,60多度的酒,酒量的您不妨上前品尝一口。

  穿过酿酒作坊,就来到了土法榨油作坊。平乐当地榨取油脂的原料是油茶籽,榨油坊一般都建在村落集中、水源充沛、绿树掩映的小溪岸边。榨油开工日,榨坊老大带领榨工和在场的榨油客户,点亮蜡烛,燃起红香,虔诚地在赵公祖师神位面前,三跪九叩,诚请他从天上下来“指导”一年的榨事。第一道工序:将焙干的油菜籽投放到碾盘上碾碎。碾盘的动力或用水车带动,或用牛、马拉动,碾盘为石材,其余的构件都由木材制成,做工精巧,既实用又颇具审美价值,转动时,咿呀作响。第二道工序:油菜籽碾成粉末之后必须用木甑蒸熟,然后用稻草垫底将它填入圆形的铁箍之中,做成胚饼,胚饼装入由一根整木凿成的榨槽里,在油槽右侧装上木楔就可以开榨了。第三道工序:手工榨油坊的“主机”是一根粗硕的“油槽木”,它必须是一根百年以上的松木,或是百年以上的红凿木,长度一般在4米以上,切面直径不能少于0.6—1米,树中心凿出一个“油槽”,油胚饼填装在“油槽”里。开榨时,掌锤的老大,执着悬吊在空中的撞锤,唱着节奏性特强的山歌,在两个助手的和应下,将长达5米有余的撞锤,悠悠地撞到油槽中的“进桩”上,于是,被挤榨的油胚便流出一缕缕金黄色的清油。

  榨油季节结束之日,榨工将油坊洗扫干净之后,摆一桌丰盛的完工酒,像开工时一样,众人先在赵公神位面前顶礼膜拜,将祖师送回天堂,然后划拳行令,不醉不散。榨油坊,这个诗意浓浓的民俗事象将永久传承着一种文明,传承着一种古老的农耕文化。

  下一站来到的是大碑纸坊。平乐镇自宋代起就有了造纸作坊,至明清时期十分兴盛,现存的遗址有七十四处,在全国现存的古造纸遗址中十分罕见,极具保护价值。我们这里出产的纸叫草纸,工艺流程为:1、浸料:选用将生枝叶的竹子,每节截断成五七尺长,放进料池,注水其中漂浸,浸至20天以上。2、槌洗:洗去粗壳与青皮。其中竹穰形同苎麻样,用上好石灰汁涂浆,入篁桶下煮。3、煮竹:将槌洗后的竹料放入篁桶,蒸煮8天,冷却1天后,取出竹麻,放入清水漂塘之内洗净。4、舂料:将竹麻用柴灰浆过,放入釜中,其上按平,平铺稻草灰寸许。桶内水滚沸,即取出别桶之中,仍用灰汁淋下,若水冷,烧开再淋。十余天后,竹料自然臭烂。取出入臼受舂。舂至形同泥面,倒入槽内。5、抄纸:两手持帘入水,荡起竹麻入于帘内,落纸于板上,厚薄由人手法,轻荡则薄,重荡则厚。6、榨床:将毛坯纸叠积板压,使水汽净尽流干。7、焙纸:先用土砖砌成夹火巷,用砖盖在火巷表面,数块之间即空一砖。火气从砖隙透出,外砖尽热,将湿纸用细铜镊逐张揭起焙干后,揭起成轶。看完这么多工序,您是否想拿起工具,体验一番古法造纸之乐。

  看完造纸,我们就可以来看松墨堂了,这里展示的是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印刷术。我国古代应用最早的印刷术是雕版印刷,大约在晋代就出现了。其原理是:将需要印刷的文字或图像,书写(画)于薄纸上,再反贴于木板表面,由刻板工匠雕成反体凸字,即成印版。印刷时先在印版表面刷墨,再将纸张覆于印版,用干净刷子均匀刷过,揭起纸张后,印版上的图文就清晰地转印到纸张上,从而完成一次印刷。您也可以在这里体验一下,古人印刷,原来如此简单有趣。

  看完松墨堂,天工应物风情园的内容基本上就看完了。是否意犹未尽,是否觉得这世外桃源还缺点什么?对了,男耕女织、阡陌交通的农家生活还没体会呢。前方的二十四节气田是专为您设计的,您想种植点什么呢?随便挑一个吧,种完不用担心,这里会有专业的农夫为您进行呵护,下次您来的时候,说不定已经硕果累累,丰收在望了。如果您不放心,那就经常来看看吧。

  走完风情园行程,我们就顺滨江文化路,到水上人家去看看。滨江文化路?为什么称之为文化路?大家不妨看看您的脚下,那红砂石与瓦砾组合而成的路,不是一般的路面,很有讲究。中间铺设的瓦砾似的碎片全部采自“邛窑”遗址出土的邛陶碎片,虽然碎片已经不值分文,但当他作为历史文化的见证,铺在这条通往古镇的小路上,我们就不得不去回想,历史带给我们的,是多么丰富精神财富。文化路留给我们的是前辈苦心积累的文化沉淀,好好珍惜我们的今天,才是祖辈之福啊!

  在文化路的两边,大家可以看到许多的客栈,他们沿江而建,他们世代生活在渡河边,他们形成他们独特的生活习惯,这就是水上人家。来到水上人家,住一宿枕河客栈,听一夜潺潺水声,做一回沫水清梦,我们一定会忘却那都市的尘埃,淡忘那凡尘俗世里的恩怨情仇……大家听这么一说,是否觉得这水上人家,很有吸引力呢?

  在文化路上,顺便再给您讲讲平乐的八大文化:平乐的古建筑遗产众多,文物古迹保存完好,传统文化比较集中,形成了独特的水文化、火文化、纸文化、铁文化、路文化、茶文化、宗教文化和民俗文化等具有较高艺术价值的历史文化,如果您想仔细了解这些文化,那就需要您在平乐好好地去品味一番了。

  不知不觉,已走完大半行程。现在我们看到的小堰渠就是黄金堰了,据《尚书·禹贡》记载,大禹治水到蒙山一带,因水势过大,几次筑堰均告失败,于是“撒黄金垒土”,白沫江从此驯服,滋润平乐盆地的千顷良田,“水旱从人”,因名“黄金堰”。现在走的这个地方叫河滨公园,前边出现了一棵参天大树,此树名为皂角树,已有700多年的树龄。大家都知道这个皂角树的果实作用很大,在古代还没有肥皂、洗发水的时候,老百姓就将皂角树的果实揉碎,然后用水蒸煮,过滤出黑色的汁液,这就是皂角液,用作洗涤之用,是非常环保的洗涤用品。但现在前面的红砂石礅,它的作用您恐怕难以猜到,其一,大家都看到此树已经明显倾斜,这个红砂石礅呢是用来镇根的,防止其破坏行走的路面;其二,古代建筑、园林很讲究自然和谐,这样倾斜着给人十分突兀的感觉,那么这个石礅呢就正好起到视觉平衡的效果。还有一点很有意思,大家仔细观察,这个石礅外圆内方,反映了古人“天圆地方”的观念。

  走过皂角树,前方的是平落堂,内有银家大院,银家大院是晚清时期一位姓银的造纸商人所修建的宅院。大院最初由四个不规则的大天井和三个小天井构成七星抱月的格局,现在只保留了一大一小两个天井。院落建筑尺度大,空间通连奇巧,构件制作精巧,木窗锦纹多变,柱础雕刻生动,实为川西古代四合院之精品。

  远方前处的大楼就是大家听闻已久的剑仙楼,剑仙楼是一座高踞白沫江桥头近乐善桥的阁楼,与八店街码头遥相呼应,登楼可一揽古镇风光。古时常有讲评书说剑仙的在此开场,且南来北往的客商多喜在此休闲品茶或谈生意,历经多少沧桑岁月皆是如此,故人们美名其曰“剑仙楼”。现已按照回忆重新恢复。

  现在我们来看看平乐特色旅游产品瓷胎竹编。它是以瓷器器皿为胎,用纤细如发的竹丝,柔软如绸的竹蔑,依胎编织而成。

  瓷胎竹编用的竹丝选料非常严格,在四川生产的一百多种竹子中,只选中了邛崃平乐生长的慈竹,而且必须是节距在66厘米以上、无划伤痕迹的“两年青”壮竹。50公斤慈竹经反复挑选加工,最后只得成品竹丝400克。制成的经蔑薄如绸,纬丝绷如毛发,且粗细均匀,柔韧适度,原料制作的技术要求极高。

  瓷胎竹编工艺品的编织技艺要求高,难度大。从起底、翻底、 翻顶、锁口的全部工序,都要求不出现竹丝接头,不出现绞丝、叠丝等技术差错,始终保持经蔑纬丝比例匀称,给人以一气呵成之感。瓷胎竹编在图案设计方面,由简单的花边发展到复杂多变的几何图案、提花图案、隐花图案和山水花鸟等自然图案。瓷胎竹编工艺品,除了传统的花瓶、咖啡具、茶具、饭碗等产品外,还有首饰盒、文具、笔筒、竹压盘等。

  我们的瓷胎竹编工艺还被列为四川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前,竹编产品已经远销国外,还有平乐的竹麻号子和孔明灯也是四川省和成都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他们的保护将给平乐古镇保留更多的历史财富。

  欢乐的时光总是这么短暂,看完瓷胎竹编,我们的平乐之行也就此走一整圈了。下来您可以好好仔细去品味下古镇的点点滴滴。期待您下次再光临平乐,感受这秦汉古镇·川西水乡的独特魅力!

  古镇文化赏析

  平乐的古建筑遗产众多,文物古迹保存完好,传统文化比较集中,形成了独特的水文化、火文化、纸文化、铁文化、路文化、茶文化、宗教文化和民俗文化等具有较高艺术价值的历史文化:

  1、水文化

  穿镇而过的白沫江是平乐的母亲河,同时也是平乐富裕与文明的见证者。北宋初年,火井县治迁至平乐,大批移民入川而来,利用当地丰富的竹资源和水资源开纸厂、搞航运,使平乐一度成为规模空前的“造纸王国”,并建成了“江西会馆”、“湖广会馆”等移民商贸的汇聚之地。当地的纸、茶、柴、布、竹等特色山货便由白沫江水路下南河,一路从府南河进成都,一路从乐山出四川;陆路则由平乐川南蜀道直至云南、缅甸。昔时,古镇数道水码头帆樯如林,数条商业街道商贾云集,岸边茶楼酒肆旌歌绕梁、酒绿灯红;白沫江上商船争流、穿梭不断;古驿道上摇铃阵阵、车马奔驰,好一幅活脱脱的川西“清明上河图”。依水而建,因水而兴是平乐水文化的独特体现。

  2、火文化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利用天然气的国家,全世界公认的早于西方一千多年,其发源地就在平乐。西汉时期,平乐就利用浅层天然气煮盐冶铁。三国时期,诸葛亮屯兵平乐,事农耕,开“屯垦”先河,同时,亲临平乐“祭火井”,开发天然气,治铁铸器。至今一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仍然“铁屑”(炼铁废渣)遍地。平乐人蒲元还为诸葛亮设计和制造了“木牛流马”,并进而发明“淬火”技术。为了纪念诸葛亮,平乐人至今仍然保持着燃放“孔明灯”的习俗。

  3、纸文化

  宋《九域志》称:“平乐镇,濒河,水陆通道,市口繁富,纸市犹大”。平乐自南宋以来即为造纸之乡,据《邛州志》载:“成都草纸半平乐”,这是当时平乐纸乡盛产纸的真实写照,平乐出产的纸直到解放前期都十分有名,畅销整个东南亚地区。相传平乐的母亲河也因为平乐造纸加工的作坊太多,往江中排放污水后,使江面都布满白色泡沫而得名为“白沫江”,足见平乐当时造纸业之发达。

  如今的平乐仍然保存有相当规模和数量的古造纸作坊遗址,它们始于南宋,最多为明末清初,经初步发现现存七十四处,造纸遗址沿山造坊,设计独特,据专家考证,在全国现存古造纸遗址中十分罕见,极具保护价值。

  4、铁文化

  平乐自古就是商贸重地,早在西汉时期,就利用浅层天然气煮盐冶铁。西汉才女卓文君之父卓王孙,寻求理想的冶铁地点打造兵器,在平乐建立了自己最大的冶铁工厂,规模堪比现代“攀钢”,因为时代的变迁以及矿产的缺失,冶铁工厂已不复存在,但至今一平方公里的平乐“铁屎坝”上,仍然“铁屑”遍地。在往后的三国、两晋平乐仍利用当地的天然气优势进行冶铁。平乐也从此有了民间打铁这个行业,这里打出来的铁器和茶叶等,通过白沫江运输到各地贩卖,又在外面购买铁废品回来重新打造。现在的八店街也仍然存有古打铁铺,见证着古镇铁文化历史的源远流长。

  5、路文化

  平乐的秦汉驿道是 “南方丝绸之路”的必经要道,也是古代商贸交易之要道。考古学家认定的中国第一条丝绸之路——灵关道,从成都出发,经临邛,从平乐古镇经由此道继续通向南方。而此段遗址因位于骑龙山的原始树林中,虽经历了千百年风雨剥蚀和人为的破坏,但尚能保存着平乐镇较为完整的这一段。长约1公里,路面横广约4米、呈鱼脊形。中央用平顶大河卵石砌成一条笔直的中心线,两旁鳞次栉比地用河卵石铺砌路面,十分牢固,驿道两旁筑有墙垣,犹如秦汉以来的“甬道”。秦汉驿道两旁的墙垣,将大路夹在中间,和秦汉时代“甬道”的规模构制完全一致。驿道两边的墙垣用河卵石垒砌,道高1.4m,墙垣原为防止敌人抄掠运输物资而设。从筑路史的发展来看,墙垣又起着养路如排水抵挡塌方的功用,显示出了当时设计施工者的智慧与匠心,是平乐古镇路文化最集中体现。

  6、茶文化

  古镇花楸堰地区素有“贡茶之乡”的美誉,是崃山产茶十八堡之首的第一堡,这里山不高而云雾缭绕,土不肥而雨露滋润,风不吹而爽气袭人,所产茶叶荧郁青翠,百花隆隐,故名花楸。花楸贡茶工艺考究,因袭传统,均为本地农夫手工精制而成。史载,邛州知府刘建国携花楸茶叶入朝进贡,康熙在品评各地进贡茶叶后,赞誉花楸茶为“天下第一圃”,花楸贡茶由此而得名。年轮更迭,岁月如梭,百年花楸依然保持着原始生态的自然风貌,近10亩古茶园,树龄均及百年之久。无论时空穿梭变换,花楸茶清香甘爽,回味悠长的独特风韵经年不变。

  7、宗教文化

  平乐宗教文化氛围极为浓郁,其庙宇之多:古时有天宫寺、观音院、万寿寺、七佛寺、雷音寺、城隍庙、川王庙、王爷庙、禹王庙、江西馆等,可惜相继毁于解放初期和文化大革命。现存的金华山天官寺唐代摩崖大佛,宝像庄严,栩栩如生,摩崖造像中的“天马行空”在全国也仅存两幅,堪称精品。位于镇东闫镇子的唐代观音院是邛州南路第一大寺,历来香火旺盛,朝拜者众多,经过重修后焕然一新,极具佛教文化氛围。造型逼真的铜雕观音(中国铜雕精品)和观音的三十三种化身即著名的千手观音、净瓶观音、骑龙观音、骑虎观音等栩栩如生。反映出平乐在历史上,一直为宗教繁衍之地,宗教文化亦源远流长。

  8、民俗文化

  勤劳朴实的平乐人民,不仅在这块古老而神秘的土地上创造了丰富的物质文明,而且创造了灿烂的民俗文化。古镇碗碗羊肉、泡黄豆叉海椒、奶汤面、岩谷水豆花、甜皮烧鸭、传统的乡村月饼等名小吃远近闻名。每年农历二月十九的观音会,三月十一的城隍庙会,六月初六的朝山会,还有清明灯会,山歌会以及沿江西岸的“竹麻号子”(手工造纸时代的劳动号子),不仅唱响了邛崃、唱响了成都,而且还唱到了北京;婚丧嫁娶时传统的九斗碗古镇酒席的特色;正月初一到十五的狮子灯、牛儿灯更是平乐人的拿手好戏;不时演出的川剧富有浓郁的地方特色,慢起来象白沫江的缓缓流水,壮起来象巍巍矗立的大碑山。纯朴的民俗文化不仅使本地人感到生活的喜悦,更使外地人感到陶醉。

  平乐其他景区介绍

  平乐的景区特色在于“镇外有景”,不仅有古镇区作为核心,在集镇核心区外还有南丝绸之路风景区、芦沟风景区、金华山风景区、花楸山风景区和金鸡沟风景区等五大风景区作为支撑:

  1、金华山风景区

  金华山位于平乐镇东南1公里处,自秦汉以来即为灵山杰地,在中唐以后,金华山天宫寺香火鼎盛,名满川西。众多的人文古迹和独特的地形地貌,不仅使金华山山奇水秀,而且使之具有两大与众不同的鲜明特点,一是“三教汇于一山”,儒、佛、道和谐地统一到金华山上,数不清的摩崖造像凿刻在峰回路转的的山岩上,栩栩如生;依山而建的大佛,宝像庄严,香火不断;大佛座前的一幅“天马行空图”更是全国摩崖造像中的精品,全国仅存两幅。登高俯视,大佛沟极其自然的弯成一个巨大的“S”形,将金华山一分为二,恰似一个天然的太极图,给金华山凭添几分神秘;二是“一步呈一景”,随处可闻的鸟语莺啼、险峻独特的奇峰异石、中唐时期的天宫寺、绿水青山中的亭台楼阁、极具川西特色的吊脚楼、古幽深遂的石梯山道都给人无限的启迪和遐想。现为“邛崃市十大旅游景点”之一。

  2、芦沟自然风景区

  芦沟自然风景区位于平乐镇区西北l公里,方圆8.6平方公里,周边与火井、油榨、水口三乡连界,森林、竹子覆盖面积16000多亩,登高环视,茫茫竹海,蔚为壮观:从镇区可驱车直入芦沟风景区,至鱼崖798级台阶下。沿途翠竹掩映,小溪流水,清澈见底,使人倍感清新怡神,享有“二十华里绿色长廊,天然氧吧”、“千年古镇之幽谷画廊”的美称。芦沟内有明朝天官杨伸题“寒绿仙关”石刻遗迹、高约100余米的天然石佛像、古造纸作坊遗址、天官试剑石、天官墓、元帅井等景点分布其中,芦沟以北相传是大熊猫常出没的地方。由此东折而上鱼崖,当年红军作战掩体犹存。登鱼崖远眺,油榨、火井尽收眼底,天睛时观邛崃山脉,极为清晰,登临尖山子,可远望临邛古城全景,是阅西川秀色之最佳观景点。以芦沟向西南,东北延展,尽是翠竹,“冬无北风之寒,夏无酷暑之热”,大有“世外桃源”之感。

  3、南方丝绸之路风景区

  此风景区以骑龙山为载体,以秦汉驿道为主线,是“南方丝绸之路”的必经要道,也是古代商贸交易之要道。考古学家认定的这条中国第一条丝绸之路(秦汉驿道、南方丝绸之路)灵关道,从成都出发,经临邛,从平乐古镇经过继续通向南方,因此平乐有“南方丝绸之路第一驿站,茶马古道第一镇”的称号。而此段遗址因位于骑龙山的原始树林中,虽经历了千百年风雨剥蚀和人为的破坏,但尚能保存着平乐镇较为完整的这一段。长约1公里,路面横广约4米、呈鱼脊形。中央用平顶大河卵石砌成一条笔直的中心线,两旁鳞次栉比地用河卵石铺砌路面,十分牢固,显示出当时设计施工者的智慧和匠心。

  驿道两旁筑有墙垣,犹如秦汉以来的“甬道”。秦汉驿道两旁的墙垣,将大路夹在中间,和秦汉时代“甬道”的规模构制完全一致。驿道两边的墙垣用河卵石垒砌,道高1.4m,墙垣原为防止敌人抄掠运输物资而设。从筑路史的发展来看,墙垣又起着养路如排水抵挡塌方的功用。正如现在的山区公路,也往往于山岩陡坡之下的路侧,筑一段坚固的石坎。

  4、花楸山风景区

  西出古镇4公里,沿黄金堰至黄花路前行约10分钟,便到了素有“乡土人家,世外桃源”美誉的花楸风景区,景区内层峦叠翠,树木葱笼,溪流淙淙,有康熙御赐“天下第一圃”的花楸贡茶;有曲径通幽的万亩竹海;有心旷神移的十里长廊;更有神秘莫测的官田溶洞。以光绪亲赐“皇恩宠锡”御匾的李家大院为代表的清代古民居群,至今依然保持着百年以前的原始风貌。零星散落于竹林深处的川西民居,构成了这里浓郁的乡土特色,纯朴的百姓躬耕田陇,辛勤劳作,过着恬静,惬意的农家生活,是现代都市人返朴归真、感悟田园的乡土人家,是颐养身心、休闲度假的世外桃源。

  5、金鸡沟风景区

  平乐金鸡沟紧邻平乐镇集镇区,位于沉寂而秀美的大山之间,令人神往。金鸡沟内竹林茂盛,竹海面积达几万余亩,而其沟内山川俊朗,怪石突兀,并且空气清新。被人们誉为“天然氧吧”、“超洁净空间”、“绿色幽谷”等,金鸡沟同时也极赋清润秀美的个性,沟内峰峦起伏出没,幽谷呼应隐现,群峰环抱淙淙细水汇流成溪,溪流之水源自于山林,自沟内而出,自成天趣,又令人倍具亲切之感。金鸡沟为平乐宋代以来造纸之宝地,现沟内古造纸作坊依稀可见,古石板路见证着这里曾经的繁忙景象。

  作为南丝绸之路,古川南蜀道上的重镇,古镇还有许许多多的旅游资源,具有浓郁佛教文化氛围的观音院;保存完好的古驿道和倒石桥、倒马坎、落凭寺、五通碑、三义庙等一大批名胜古迹;还有极具开发利用价值的水上风景张飞滩、狮子滩以及两条充满奇峰怪石、峰回路转的金鸡沟、芦沟;狮子山、金龟山错落有致,景色宜人。尚有明代造纸作坊遗址、邓通和卓王孙冶铁遗址、天官试剑石、江西会馆、湖广会馆、古码头、邛南第一桥、元帅井等众多古迹、景点。

四川平乐古镇风景导游词 篇24

  尊敬的游客朋友: 您好!首先欢迎您来到美丽的“秦汉古镇〃川西水乡”平乐古镇做客!在这里,您将领略到深厚的历史、民俗文化和古镇优美自然风光,希望您能在此度过一段轻松而美好的时光。 首先,让我们先来了解下平乐古镇的来龙去脉吧:平乐古镇历史悠久,早在公元前150年西汉元年,这个四面环山的绿色小盆地就因修水利、兴农桑而形成集镇,至今已有2100多年的历史。母亲河白沫江见证了平乐古镇的历史,“一江分三水”的独特格局,使平乐在白沫江的滋养下,形成了灿烂的历史、民俗文化及独特的建筑风格。加之平乐特殊的地理位臵,使平乐自古便成为“南方丝绸之路第一驿站、茶马古道第一镇”,南方古丝绸之路环镇而过,保留至今,今天来到平乐,我们就可以看到她深重的历史痕迹——古街、古寺、古树、古道、古桥、古风、古民居、古坊、古堰、古歌…… 平乐古称“平落”,因四川话“落”与“乐”谐音,平乐逐渐被人们所接受,与古镇自然而和谐的环境相结合,取其“平安快乐、平常人的快乐”之意。所以当您再看到平乐二字的时候,请您记得川西有一个“平安快乐”的地方叫平乐。 平乐古镇旅游资源十分丰富,除古镇核心区外,尚有5大风景区,其一花楸山风景区,拥有康熙御赐的“天下第一圃”和川西地区保存最完好的清代古民居群——李家大院,有如陶渊明所描绘的世外桃源;其二金华山风景区,拥有唐代摩崖石刻雕像群和罕见的天马行空浮雕图,是礼佛朝圣的好去处;其三秦汉驿道风景区,以唐代千手观音院、城隍庙、秦汉驿道闻名海外;其四芦沟风景区,拥有万亩竹海,沿途十里长廊尽是翠竹掩映,有“森林氧吧”之称,是避暑纳凉的胜地;其五金鸡沟风景区,造型独特的金鸡桥、原始生态的自然景观、独特的地理结构及保存完好的造纸作坊遗址,是广大青少年探幽访古的绝佳之地。 平乐镇属浅丘型地貌,山丘坝各占三分之一,镇域内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地下水资源相当丰富,全镇及相邻镇乡盛产竹木,竹资源尤为丰富。早在宋代平乐镇就是闻名的纸乡。周围四面环山,中间是一坦平原,高处鸟瞰,宛如一小盆地,素有“天府平乐”之美誉。 沿入口进来的这条街叫乐善街,乐善街因连通乐善古桥而得名,是古镇特色精品水景街区,街道引白沫江之水经顺江堰,到达乐善街水景街区,最后又通过安乐堰,汇入母亲河白沫江。大家仔细看看水景街,就会发现,原来长达300余米的水渠上,架有十来座人行桥,更独特的是,这里的每座桥都是完全不一样的风格,有拱桥、平桥、石墩桥、踏板桥……每一座桥都有不同的来历,大家如果感兴趣,可以到桥上走走,看个究竟。 平乐乐善街最大的特点就是集中了平乐的美食和酒吧娱乐。如果您想尝到平乐古镇最有特色的碗碗羊肉,或者想尝到特色的钵钵鸡、奶汤面或者其他中餐美食,那您得好好品位下乐善街,一定可以找到您喜欢吃的东西。在这条街还有平乐古镇的特色商品以及富有特色的酒吧文化,喜欢休闲的您,是否想走进去看看? 经过近年来的保护开发,平乐古镇目前已是“全国历史文化名镇”、“全国重点镇”、“全国环境优美乡镇”,在20xx年、20xx年还被评为“成都市十大魅力城镇”和“成都市十佳景区”之一,每年接待海内外游客达上百万人次。 现在我们来到了十字路口,在这里就可以看到平乐古镇核心区保护区的街道了,面对大桥,您的左边就是台子街,上有古戏台,下有字库街,是古镇古老的场镇所在的位臵,过去的人们在这里唱戏,下面观戏和喝彩的,还有卖小吃,经常热闹至深夜。字库街古有字库塔,遵循“一字值千金”的古训,昔时读书人的废纸不可随意丢弃,皆需集中到“字库塔”焚烧,以示崇尚文化之意,字库街以此而得名。在您的右边就是江西街了——这里因曾作为平乐古镇最大的会馆——江西会馆的所在地而得名,江西会馆后因年代久远被毁,现存民居铺面皆为晚清前后时期建设,但依然保留了古代江西街的风貌,被称为“茶马驿站第一街”。 到了这里,我们现在就可以看见前面的乐善桥了。白沫江时成大水,冲毁桥梁,中断两岸交通。清同治元年,乡贤周潼宣、张大宾等人承头捐资,为善造福,是名“乐善”。桥长120米,高16.6米,宽10米,七孔桃心,是四川现存最大的古代石拱桥。七年采石,三年建桥,百年风雨,留给后人无数佳话。 站在桥的中央,我们就可以一览古镇的全貌了,是否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平乐古镇乐善桥是目前川西最长、保存最完好的清代古石桥了。您看看桥下铺有一层红砂石的基础,它们互相用“燕尾石”紧紧地嵌合在一起,让桥变得格外坚固;桥墩呈尖锥形,这样的设计极富智慧,洪水涌来,它们就像利刃一样将洪流分开,大大减轻了洪水对桥身的冲击力。这样的设计让乐善桥经历了百年的洪水、地震等自然灾害而毫发无伤,让我们不得不佩服古代工匠的聪明才智和高超的筑桥技艺,保留完整的乐善桥也将作平乐永恒的历史文化精华,载入史册。 看完乐善桥,走过寨子门,我们就到了八店街,为什么叫八店街呢?因为当年建这条街时,一共只有八家店铺开张,街道很短,所以就称八店街了,这里最出名的就是这第一家传统打铁铺。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从铁器时代起就有此种手工铁匠铺。此铺已近百年,师傅姓王,家传三代。它保持了原始的打铁风貌:操作时用大小不同熟铁块,先在炉火中煅火,用手拉动风箱 ,待熟铁烧红,由两人用不同重量大锤轮番敲打,经过成型、淬火、打磨,即成锄、刀、钯、钉、厨具等各种用具。 看完八店街就到了糠市街。中华为农耕古国,养猪业已有数千年,传统养猪主食以米糠喂之,平乐古镇建镇即在这里形成糠市,足见农耕养殖之繁富。此街为木板铺面,全部为明清风格建筑,保存完好,是平乐古镇保存最完好的13条古街之一。 拐到右边,我们看到的码头叫八店街码头,因处八店街当口而得名。当年这儿水运发达,货物的吞吐量是很大的。当地人也叫它是私奔码头,据说卓文君和司马相如月夜私奔时,为了躲开他父亲卓王孙在各个路口设臵的关卡,就绕道从我们平乐水路顺流而下逃到成都的,从此演绎了一段千古爱情佳话,感兴趣的朋友一定要仔细看看。 接着往前走就来到了顺河街,这条街因顺河走向而得名。平乐的古街几乎全部沿江而建,整个格局呈鱼骨状,沿白沫江流向相平行的福惠街、长庆街、顺河街等街口节点多为水码头,便于货物的装卸和交易。 前面沿河上,大家可以看到许多建筑临江而建,房屋由柱脚从河里支撑或从岸边支撑起来,这样的建筑叫做吊角楼。平乐古镇建筑大都属于晚清时期建筑,保留了古镇明清建筑的风格。20xx年以来,镇政府本着修旧如旧的原则,对部分已经破损不堪的建筑外观进行了简单修缮。平乐建筑风格可概况为:小青瓦,木本色,粉白墙和红砂石。 前面竖立有碑文记载的是渔市拐码头,相传是渔业行帮码头,昔时与别具特色的“木栈道”通连,接鱼市拐、联“台子坝”(古代社会活动中心),白沫江渔户、成都渔贩聚集交易,极其热闹。 不少成都渔商修房设栈,留下了风格独特的渔栈和码头。现存栓船桩眼、栓马铁环、号子灯桩、木栈道架孔、背负重物时上下的小石梯等足以令人遥想当年的繁华。

  食品。除了玉麦馍馍,我们当地的美食:甜皮鸭、老腊肉、野生河鱼、嫩豆花、奶汤面、碗碗羊肉等等都是大家喜爱的,喜欢小吃的朋友一定不要错过! 在长庆街这里我们能看到禹王坎码头。禹王堰有禹王坎,禹王坎江对岸修码头,马帮在此卸货上船,因专为马帮停靠之用而建,因此称之为马头,因其与禹王坎隔江相对而得名,后来渐渐成为了船只上下货物的地方,名称也随之改为了现在的码头了。 遮天蔽日,冠大于伞,大家是否觉得这里的树很奇特?现在我们看见的叫黄葛树,俗名黄桷树,属桑科榕属,树干分枝多,有气根,树冠大。像这样的古树,沿江共十三棵,多在千年以上,这里有两棵,绑有红绳的一棵树龄已1500多年,小的这棵也已是千年之长。在当地有个风俗,将小儿拜寄与年长的这棵黄桷树为干儿(女),就能得到它的护佑,少病少痛而长命百岁;做生意的人也喜欢向它焚香祷告,保佑自己全年生意兴隆,财源广进。在树下凭栏眺望,可见绿荫参天映沫水,古镇长虹七洞桥。许多游客都喜欢在此摄影留念。 再往前走,矗立在左前的这座牌坊叫镇江坊,前方是福惠街,街口有塔子坝,上通夹门关至名山雅安,下行至成都彭县一带。货物畅通,民安乐业,故以“福惠”为街名,街口建福惠桥以连“长庆”之意。不要小看这条窄窄的街道,在历史上,他曾经作为平乐古镇陆路的主干道,想像当年这里,车水马龙,好不热闹!今天虽然没有当年的繁华景象,但是相信大家依然能感受到这条小街的设计精巧,以及人户皆商的点滴踪迹。 走进上河坎码头,大家看见的河是平乐的母亲河白沫江,它发源于天台山的玉霄峰,大家知道这条河流为什么叫白沫江吗?自古以来,平乐的竹子资源都特别丰富,造纸业也就特别发达,以前盛传着一句话叫:成都草纸半平乐!当时沿江两岸的造纸作坊多达百个,整条江面上漂浮着一层厚厚的白沫,故此得名白沫江。上游就是“一江分三水”的特殊景色,在远处的堰叫禹王堰,据(尚书 禹共)中记载,平乐曾大水为患,当地百姓用竹笼装石头筑坝的办法治理洪水,但屡次都没有成功;后来大禹前往西蜀蒙山途径此处,撒黄金垒土,终于筑堰成功,从此以后,水旱从人,后人为纪念大禹的丰功伟绩,就将此堰命名为禹王堰。近处的堰叫安乐堰,建于清朝初年,分流的水穿吊角楼而过,与禹王堰一样灌溉着镇中的的万倾良田。 现在,我们乘坐的竹筏是当地最具特色的游船,是当地手工竹艺匠人以竹为材料,设计制作成仿古亭台式样,颇受游客欢迎。大家泛舟波上,躺一回靠背椅,喝一杯花楸贡茶,闭上眼睛,再在船上听一曲当地的民歌,晒着暖暖的太阳,吹着微微河风,做神仙也不过如此而已!您不如听听平乐人地道的民歌,感受下平乐主人的好客之情吧。 在船上我们就可以远远看到——天工应物风情园,什么叫天工应物?什么又是风情园?“物生于天,工开于人”。风情园的打造充分借鉴了明代科学家宋应星的不朽著作《天工开物》。该书是世界第一部有关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百科全书。平乐作为川西坝子具有代表意义的古镇,要复原历史记忆,这是最好的范本,风情园的得名也因此而来。想要领略平乐古镇历史一定要去看一看! 这座风情园是集省内名工名匠,历时一年方建成今日之规模。阡陌交通,屋舍俨然,男耕女织……风情园是以“复原古镇历史记忆,传承民间手工技艺和农耕文化遗产”为主题的“百年古村落”,一开园这里便受众家好评,被称作“活下来的文化遗产”、“记忆中的田园牧歌”、“世外桃源”…… 在园内,酿酒、榨油、造纸、碾米、磨面、织布、制陶、竹编、木刻、打铁等作坊林立;农家小院、官宦庄园、平民草舍、耕夫土房错落有致;竹林掩映中,小桥流水,阡陌交通,鸡犬相闻……令人宛若穿越时光隧道,步入了百年历史的农耕岁月。质朴中透出壮观,平淡中透出新奇,非常适合现代都市人返璞归真的体验和向往,在四川古镇景区里也非常具有代表性。 一进大门,我们看见的这面墙叫“照壁”,照壁在古人心目中是能够趋吉辟邪的,据说上百年的照壁,如若不倒,则为福壁,触之能增福,大家不妨上前试之一摸,保佑大家平平安安。 我们首先去看看右前方的天工别院。天工别院全院分四进,总长99米,面积999平方米,全部为实木穿斗结构。其中建筑装饰典范以“木雕”“石雕”为主,应用遍及栋梁、柱础、门罩、窗棂等,内容以福禄寿禧、四季花卉、岁寒三友为主,图画充盈而不俗滥,意蕴庄重而不肃杀。“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在这里,游客可享受旧时大户人家的上宾礼遇;也可携带有情人坐花轿、骑大马,在吹吹打打中入洞房、睡花床,感受“洞房花烛夜”的传统婚庆习俗。 走看完天工别院,我们继续风情园行程。前面这个四合院,是川西地区典型的农家院落,农家小院均是传统的三间两头转的川西民居建筑,U字形排列,土砖围墙、篱笆院门、晾晒农作物的晾架、风谷机、红辣椒、玉米棒子、水井等,处处弥散着农村的独特风味,体现了农家院落特点。小院房屋正中是高大明亮的堂屋,一般供奉着祖先的牌位,兼作客厅;侧有卧室、客房、厨房、仓房等。白墙黑瓦,干净利落,不高的篱笆围栏露出浅浅的绿意。院外是休闲园,在这里泡上一杯茶,享受阳光的沐浴,品味农家质朴生活。另外,这里还提供啤酒,以及美味的卤菜,可口的小吃,让游人在体验传统农业之余,大块吃肉,大碗喝酒……前方的圆形的空地叫“耍坝”,是进行各种民俗表演活动的地方,耍坝是川西民俗文化的重要体现。园区同样设有,且以传统钱币为原型,配合人们内心深处所追求的“福禄寿禧”等元素,构成一个原始的娱乐场所。耍坝上会不定时上演最民俗的文艺活动和杂耍表演。每逢周末,还有精彩纷呈的文艺晚会,在这里,游客能体会到真正的平乐味。 继续前行,前方看到的是平落酒肆。酒肆是古人喝酒聊天之场所,相当于现代人的酒吧,古人也会消遣,虽无酒吧之闲情,但在这样一个简单的环境下,三五朋友围八仙桌而坐,几两小酒足以畅谈人生,风月无边。看完酒肆,我们不妨看看酿酒的过程,邛崃是酒乡,也是中国最大的白酒原酒基地。我们平乐有着悠久的酿酒历史,现今有大大小小的酒厂、作坊近百家。这个酿酒作坊只要是向游人展示当地酿酒的工艺流程。酿酒的原料主要有:高粱、大米、小麦、大豆、糯米、玉米等,经蒸煮后加入酒曲,放入发酵池进行发酵。发酵后,再放入甑中进行蒸馏。蒸发的酒汽经过弯管进入冷却桶冷却成液态,从小管流出,这就是酒。刚生产出来的叫原度酒,60多度的酒,酒量的您不妨上前品尝一口。 穿过酿酒作坊,就来到了土法榨油作坊。平乐当地榨取油脂的原料是油茶籽,榨油坊一般都建在村落集中、水源充沛、绿树掩映的小溪岸边。榨油开工日,榨坊老大带领榨工和在场的榨油客户,点亮蜡烛,燃起红香,虔诚地在赵公祖师神位面前,三跪九叩,诚请他从天上下来“指导”一年的榨事。第一道工序:将焙干的油菜籽投放到碾盘上碾碎。碾盘的动力或用水车带动,或用牛、马拉动,碾盘为石材,其余的构件都由木材制成,做工精巧,既实用又颇具审美价值,转动时,咿呀作响。第二道工序:油菜籽碾成粉末之后必须用木甑蒸熟,然后用稻草垫底将它填入圆形的铁箍之中,做成胚饼,胚饼装入由一根整木凿成的榨槽里,在油槽右侧装上木楔就可以开榨了。第三道工序:手工榨油坊的“主机”是一根粗硕的“油槽木”,它必须是一根百年以上的松木,或是百年以上的红凿木,长度一般在4米以上,切面直径不能少于0.6—1米,树中心凿出一个“油槽”,油胚饼填装在“油槽”里.开榨时,掌锤的老大,执着悬吊在空中的撞锤,唱着节奏性特强的山歌,在两个助手的和应下,将长达5米有余的撞锤,悠悠地撞到油槽中的“进桩”上,于是,被挤榨的油胚便流出一缕缕金黄色的清油。 榨油季节结束之日,榨工将油坊洗扫干净之后,摆一桌丰盛的完工酒,像开工时一样,众人先在赵公神位面前顶礼膜拜,将祖师送回天堂,然后划拳行令,不醉不散。榨油坊,这个诗意浓浓的民俗事象将永久传承着一种文明,传承着一种古老的农耕文化。 下一站来到的是大碑纸坊。平乐镇自宋代起就有了造纸作坊,至明清时期十分兴盛,现存的遗址有七十四处,在全国现存的古造纸遗址中十分罕见,极具保护价值。我们这里出产的纸叫草纸,工艺流程为:1、浸料:选用将生枝叶的竹子,每节截断成五七尺长,放进料池,注水其中漂浸,浸至20天以上。2、槌洗:洗去粗壳与青皮。其中竹穰形同苎麻样,用上好石灰汁涂浆,入篁桶下煮。3、煮竹:将槌洗后的竹料放入篁桶,蒸煮8天,冷却1天后,取出竹麻,放入清水漂塘之内洗净。4、舂料:将竹麻用柴灰浆过,放入釜中,其上按平,平铺稻草灰寸许。桶内水滚沸,即取出别桶之中,仍用灰汁淋下,若水冷,烧开再淋。十余天后,竹料自然臭烂。取出入臼受舂。舂至形同泥面,倒入槽内。5、抄纸:两手持帘入水,荡起竹麻入于帘内,落纸于板上,厚薄由人手法,轻荡则薄,重荡则厚。6、榨床:将毛坯纸叠积板压,使水汽净尽流干。7、焙纸:先用土砖砌成夹火巷,用砖盖在火巷表面,数块之间即空一砖。火气从砖隙透出,外砖尽热,将湿纸用细铜镊逐张揭起焙干后,揭起成轶。看完这么多工序,您是否想拿起工具,体验一番古法造纸之乐。 看完造纸,我们就可以来看松墨堂了,这里展示的是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印刷术。我国古代应用最早的印刷术是雕版印刷,大约在晋代就出现了。其原理是:将需要印刷的文字或图像,书写(画)于薄纸上,再反贴于木板表面,由刻板工匠雕成反体凸字,即成印版。印刷时先在印版表面刷墨,再将纸张覆于印版,用干净刷子均匀刷过,揭起纸张后,印版上的图文就清晰地转印到纸张上,从而完成一次印刷。您也可以在这里体验一下,古人印刷,原来如此简单有趣。 看完松墨堂,天工应物风情园的内容基本上就看完了。是否意犹未尽,是否觉得这世外桃源还缺点什么?对了,男耕女织、阡陌交通的农家生活还没体会呢。前方的二十四节气田是专为您设计的,您想种植点什么呢?随便挑一个吧,种完不用担心,这里会有专业的农夫为您进行呵护,下次您来的时候,说不定已经硕果累累,丰收在望了。如果您不放心,那就经常来看看吧。 走完风情园行程,我们就顺滨江文化路,到水上人家去看看。滨江文化路?为什么称之为文化路?大家不妨看看您的脚下,那红砂石与瓦砾组合而成的路,不是一般的路面,很有讲究。中间铺设的瓦砾似的碎片全部采自“邛窑”遗址出土的邛陶碎片,虽然碎片已经不值分文,但当他作为历史文化的见证,铺在这条通往古镇的小路上,我们就不得不去回想,历史带给我们的,是多么丰富精神财富。文化路留给我们的是前辈苦心积累的文化沉淀,好好珍惜我们的今天,才是祖辈之福啊! 在文化路的两边,大家可以看到许多的客栈,他们沿江而建,他们世代生活在渡河边,他们形成他们独特的生活习惯,这就是水上人家。来到水上人家,住一宿枕河客栈,听一夜潺潺水声,做一回沫水清梦,我们一定会忘却那都市的尘埃,淡忘那凡尘俗世里的恩怨情仇……大家听这么一说,是否觉得这水上人家,很有吸引力呢? 12 在文化路上,顺便再给您讲讲平乐的八大文化:平乐的古建筑遗产众多,文物古迹保存完好,传统文化比较集中,形成了独特的水文化、火文化、纸文化、铁文化、路文化、茶文化、宗教文化和民俗文化等具有较高艺术价值的历史文化,如果您想仔细了解这些文化,那就需要您在平乐好好地去品味一番了。 不知不觉,已走完大半行程。现在我们看到的小堰渠就是黄金堰了,据《尚书·禹贡》记载,大禹治水到蒙山一带,因水势过大,几次筑堰均告失败,于是“撒黄金垒土”,白沫江从此驯服,滋润平乐盆地的千顷良田,“水旱从人”,因名“黄金堰”。现在走的这个地方叫河滨公园,前边出现了一棵参天大树,此树名为皂角树,已有700多年的树龄。大家都知道这个皂角树的果实作用很大,在古代还没有肥皂、洗发水的时候,老百姓就将皂角树的果实揉碎,然后用水蒸煮,过滤出黑色的汁液,这就是皂角液,用作洗涤之用,是非常环保的洗涤用品。但现在前面的红砂石礅,它的作用您恐怕难以猜到,其一,大家都看到此树已经明显倾斜,这个红砂石礅呢是用来镇根的,防止其破坏行走的路面;其二,古代建筑、园林很讲究自然和谐,这样倾斜着给人十分突兀的感觉,那么这个石礅呢就正好起到视觉平衡的效果。还有一点很有意思,大家仔细观察,这个石礅外圆内方,反映了古人“天圆地方”的观念。 走过皂角树,前方的是平落堂,内有银家大院,银家大院是晚清时期一位姓银的造纸商人所修建的宅院。大院最初由四个不规则的大天井和三个小天井构成七星抱月的格局,现在只保留了一大一小两个天井。院落建筑尺度大,空间通连奇巧,构件制作精巧,木窗锦纹多变,柱础雕刻生动,实为川西古代四合院之精品。 远方前处的大楼就是大家听闻已久的剑仙楼,剑仙楼是一座高踞白沫江桥头近乐善桥的阁楼,与八店街码头遥相呼应,登楼可一揽古镇风光。

  13 古时常有讲评书说剑仙的在此开场,且南来北往的客商多喜在此休闲品茶或谈生意,历经多少沧桑岁月皆是如此,故人们美名其曰“剑仙楼”。现已按照回忆重新恢复。 现在我们来看看平乐特色旅游产品瓷胎竹编。它是以瓷器器皿为胎,用纤细如发的竹丝,柔软如绸的竹蔑,依胎编织而成。 瓷胎竹编用的竹丝选料非常严格,在四川生产的一百多种竹子中,只选中了邛崃平乐生长的慈竹,而且必须是节距在66厘米以上、无划伤痕迹的“两年青”壮竹。50公斤慈竹经反复挑选加工,最后只得成品竹丝400克。制成的经蔑薄如绸,纬丝绷如毛发,且粗细均匀,柔韧适度,原料制作的技术要求极高。 瓷胎竹编工艺品的编织技艺要求高,难度大。从起底、翻底、 翻顶、锁口的全部工序,都要求不出现竹丝接头,不出现绞丝、叠丝等技术差错,始终保持经蔑纬丝比例匀称,给人以一气呵成之感。瓷胎竹编在图案设计方面,由简单的花边发展到复杂多变的几何图案、提花图案、隐花图案和山水花鸟等自然图案。瓷胎竹编工艺品,除了传统的花瓶、咖啡具、茶具、饭碗等产品外,还有首饰盒、文具、笔筒、竹压盘等。 我们的瓷胎竹编工艺还被列为四川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前,竹编产品已经远销国外,还有平乐的竹麻号子和孔明灯也是四川省和成都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他们的保护将给平乐古镇保留更多的历史财富。 欢乐的时光总是这么短暂,看完瓷胎竹编,我们的平乐之行也就此走一整圈了。下来您可以好好仔细去品味下古镇的点点滴滴。期待您下次再光临平乐,感受这秦汉古镇〃川西水乡的独特魅力!

  古镇文化赏析 平乐的古建筑遗产众多,文物古迹保存完好,传统文化比较集中,形成了独特的水文化、火文化、纸文化、铁文化、路文化、茶文化、宗教文化和民俗文化等具有较高艺术价值的历史文化: 1、水文化 穿镇而过的白沫江是平乐的母亲河,同时也是平乐富裕与文明的见证者。北宋初年,火井县治迁至平乐,大批移民入川而来,利用当地丰富的竹资源和水资源开纸厂、搞航运,使平乐一度成为规模空前的“造纸王国”,并建成了“江西会馆”、“湖广会馆”等移民商贸的汇聚之地。当地的纸、茶、柴、布、竹等特色山货便由白沫江水路下南河,一路从府南河进成都,一路从乐山出四川;陆路则由平乐川南蜀道直至云南、缅甸。昔时,古镇数道水码头帆樯如林,数条商业街道商贾云集,岸边茶楼酒肆旌歌绕梁、酒绿灯红;白沫江上商船争流、穿梭不断;古驿道上摇铃阵阵、车马奔驰,好一幅活脱脱的川西“清明上河图”。依水而建,因水而兴是平乐水文化的独特体现。 2、火文化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利用天然气的国家,全世界公认的早于西方一千多年,其发源地就在平乐。西汉时期,平乐就利用浅层天然气煮盐冶铁。三国时期,诸葛亮屯兵平乐,事农耕,开“屯垦”先河,同时,亲临平乐“祭火井”,开发天然气,治铁铸器。至今一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仍然“铁屑”(炼铁废渣)遍地。平乐人蒲元还为诸葛亮设计和制造了“木牛流马”,并进而发明“淬火”技术。为了纪念诸葛亮,平乐人至今仍然保持着燃放“孔明灯”的习俗。3、纸文化 宋《九域志》称:“平乐镇,濒河,水陆通道,市口繁富,纸市犹大”。平乐自南宋以来即为造纸之乡,据《邛州志》载:“成都草纸半平乐”,这是当时平乐纸乡盛产纸的真实写照,平乐出产的纸直到解放前期都十分有名,畅销整个东南亚地区。相传平乐的母亲河也因为平乐造纸加工的作坊太多,往江中排放污水后,使江面都布满白色泡沫而得名为“白沫江”,足见平乐当时造纸业之发达。 如今的平乐仍然保存有相当规模和数量的古造纸作坊遗址,它们始于南宋,最多为明末清初,经初步发现现存七十四处,造纸遗址沿山造坊,设计独特,据专家考证,在全国现存古造纸遗址中十分罕见,极具保护价值。 4、铁文化 平乐自古就是商贸重地,早在西汉时期,就利用浅层天然气煮盐冶铁。西汉才女卓文君之父卓王孙,寻求理想的冶铁地点打造兵器,在平乐建立了自己最大的冶铁工厂,规模堪比现代“攀钢”,因为时代的变迁以及矿产的缺失,冶铁工厂已不复存在,但至今一平方公里的平乐“铁屎坝”上,仍然“铁屑”遍地。在往后的三国、两晋平乐仍利用当地的天然气优势进行冶铁。平乐也从此有了民间打铁这个行业,这里打出来的铁器和茶叶等,通过白沫江运输到各地贩卖,又在外面购买铁废品回来重新打造。现在的八店街也仍然存有古打铁铺,见证着古镇铁文化历史的源远流长。 5、路文化 平乐的秦汉驿道是 “南方丝绸之路”的必经要道,也是古代商贸交易之要道。考古学家认定的中国第一条丝绸之路——灵关道,从成都出发,经临邛,从平乐古镇经由此道继续通向南方。而此段遗址因位于骑龙山的原始树林中,虽经历了千百年风雨剥蚀和人为的破坏,但尚能保存着平乐镇较为完整的这一段。长约1公里,路面横广约4米、呈鱼脊形。中央用平顶大河卵石砌成一条笔直的中心线,两旁鳞次栉比地用河卵石铺砌路面,十分牢固,驿道两旁筑有墙垣,犹如秦汉以来的“甬道”。秦汉驿道两旁的墙垣,将大路夹在中间,和秦汉时代“甬道”的规模构制完全一致。驿道两边的墙垣用河卵石垒砌,道高1.4m,墙垣原为防止敌人抄掠运输物资而设。从筑路史的发展来看,墙垣又起着养路如排水抵挡塌方的功用,显示出了当时设计施工者的智慧与匠心,是平乐古镇路文化最集中体现。 6、茶文化 古镇花楸堰地区素有“贡茶之乡”的美誉,是崃山产茶十八堡之首的第一堡,这里山不高而云雾缭绕,土不肥而雨露滋润,风不吹而爽气袭人,所产茶叶荧郁青翠,百花隆隐,故名花楸。花楸贡茶工艺考究,因袭传统,均为本地农夫手工精制而成。史载,邛州知府刘建国携花楸茶叶入朝进贡,康熙在品评各地进贡茶叶后,赞誉花楸茶为“天下第一圃”,花楸贡茶由此而得名。年轮更迭,岁月如梭,百年花楸依然保持着原始生态的自然风貌,近10亩古茶园,树龄均及百年之久。无论时空穿梭变换,花楸茶清香甘爽,回味悠长的独特风韵经年不变。 7、宗教文化 平乐宗教文化氛围极为浓郁,其庙宇之多:古时有天宫寺、观音院、万寿寺、七佛寺、雷音寺、城隍庙、川王庙、王爷庙、禹王庙、江西馆等,可惜相继毁于解放初期和文化大革命。现存的金华山天官寺唐代摩崖大佛,宝像庄严,栩栩如生,摩崖造像中的“天马行空”在全国也仅存两幅,堪称精品。位于镇东闫镇子的唐代观音院是邛州南路第一大寺,历来香火旺盛,朝拜者众多,经过重修后焕然一新,极具佛教文化氛围。造型逼真的铜雕观音(中国铜雕精品)和观音的三十三种化身即著名的千手观音、净瓶观音、骑龙观音、骑虎观音等栩栩如生。反映出平乐在历史上,一直为宗教繁衍之地,宗教文化亦源远流长。 8、民俗文化 勤劳朴实的平乐人民,不仅在这块古老而神秘的土地上创造了丰富的物质文明,而且创造了灿烂的民俗文化。古镇碗碗羊肉、泡黄豆叉海椒、奶汤面、岩谷水豆花、甜皮烧鸭、传统的乡村月饼等名小吃远近闻名。每年农历二月十九的观音会,三月十一的城隍庙会,六月初六的朝山会,还有清明灯会,山歌会以及沿江西岸的“竹麻号子”(手工造纸时代的劳动号子),不仅唱响了邛崃、唱响了成都,而且还唱到了北京;婚丧嫁娶时传统的九斗碗古镇酒席的特色;正月初一到十五的狮子灯、牛儿灯更是平乐人的拿手好戏;不时演出的川剧富有浓郁的地方特色,慢起来象白沫江的缓缓流水,壮起来象巍巍矗立的大碑山。纯朴的民俗文化不仅使本地人感到生活的喜悦,更使外地人感到陶醉。 平乐其他景区介绍 平乐的景区特色在于“镇外有景”,不仅有古镇区作为核心,在集镇核心区外还有南丝绸之路风景区、芦沟风景区、金华山风景区、花楸山风景区和金鸡沟风景区等五大风景区作为支撑: 1、金华山风景区 金华山位于平乐镇东南1公里处,自秦汉以来即为灵山杰地,在中唐以后,金华山天宫寺香火鼎盛,名满川西。众多的人文古迹和独特的地形地貌,不仅使金华山山奇水秀,而且使之具有两大与众不同的鲜明特点,一是“三教汇于一山”,儒、佛、道和谐地统一到金华山上,数不清的摩崖造像凿刻在峰回路转的的山岩上,栩栩如生;依山而建的大佛,宝像庄严,香火不断;大佛座前的一幅“天马行空图”更是全国摩崖造像中的精品,全国仅存两幅。登高俯视,大佛沟极其自然的弯成一个巨大的“S”形,将金华山一分为二,恰似一个天然的太极图,给金华山凭添几分神秘;二是“一步呈一景”,随处可闻的鸟语莺啼、险峻独特的奇峰异石、中唐时期的天宫寺、绿水青山中的亭台楼阁、极具川西特色的吊脚楼、古幽深遂的石梯山道都给人无限的启迪和遐想。现为“邛崃市十大旅游景点”之一。 2、芦沟自然风景区 芦沟自然风景区位于平乐镇区西北l公里,方圆8.6平方公里,周边与火井、油榨、水口三乡连界,森林、竹子覆盖面积16000多亩,登高环视,茫茫竹海,蔚为壮观:从镇区可驱车直入芦沟风景区,至鱼崖798级台阶下。沿途翠竹掩映,小溪流水,清澈见底,使人倍感清新怡神,享有“二十华里绿色长廊,天然氧吧”、“千年古镇之幽谷画廊”的美称。芦沟内有明朝天官杨伸题“寒绿仙关”石刻遗迹、高约100余米的天然石佛像、古造纸作坊遗址、天官试剑石、天官墓、元帅井等景点分布其中,芦沟以北相传是大熊猫常出没的地方。由此东折而上鱼崖,当年红军作战掩体犹存。登鱼崖远眺,油榨、火井尽收眼底,天睛时观邛崃山脉,极为清晰,登临尖山子,可远望临邛古城全景,是阅西川秀色之最佳观景点。以芦沟向西南,东北延展,尽是翠竹,“冬无北风之寒,夏无酷暑之热”,大有“世外桃源”之感。 19 3、南方丝绸之路风景区 此风景区以骑龙山为载体,以秦汉驿道为主线,是 “南方丝绸之路”的必经要道,也是古代商贸交易之要道。考古学家认定的这条中国第一条丝绸之路(秦汉驿道、南方丝绸之路)灵关道,从成都出发,经临邛,从平乐古镇经过继续通向南方,因此平乐有“南方丝绸之路第一驿站,茶马古道第一镇”的称号。而此段遗址因位于骑龙山的原始树林中,虽经历了千百年风雨剥蚀和人为的破坏,但尚能保存着平乐镇较为完整的这一段。长约1公里,路面横广约4米、呈鱼脊形。中央用平顶大河卵石砌成一条笔直的中心线,两旁鳞次栉比地用河卵石铺砌路面,十分牢固,显示出当时设计施工者的智慧和匠心。 驿道两旁筑有墙垣,犹如秦汉以来的“甬道”。秦汉驿道两旁的墙垣,将大路夹在中间,和秦汉时代“甬道”的规模构制完全一致。驿道两边的墙垣用河卵石垒砌,道高1.4m,墙垣原为防止敌人抄掠运输物资而设。从筑路史的发展来看,墙垣又起着养路如排水抵挡塌方的功用。正如现在的山区公路,也往往于山岩陡坡之下的路侧,筑一段坚固的石坎。 4、花楸山风景区 西出古镇4公里,沿黄金堰至黄花路前行约10分钟,便到了素有“乡土人家,世外桃源”美誉的花楸风景区,景区内层峦叠翠,树木葱笼,溪流淙淙,有康熙御赐“天下第一圃”的花楸贡茶;有曲径通幽的万亩竹海;有心旷神移的十里长廊;更有神秘莫测的官田溶洞。以光绪亲赐“皇恩宠锡”御匾的李家大院为代表的清代古民居群,至今依然保持着百年以前的原始风貌。零星散落于竹林深处的川西民居,构成了这里浓郁的乡土特色,纯朴的百姓躬耕田陇,辛勤劳作,过着恬静,惬意的农家生活,是现代都市人返朴归真、感悟田园的乡土人家,是颐养身心、休闲度假的世外桃源。 5、金鸡沟风景区 平乐金鸡沟紧邻平乐镇集镇区,位于沉寂而秀美的大山之间,令人神往。金鸡沟内竹林茂盛,竹海面积达几万余亩,而其沟内山川俊朗,怪石突兀,并且空气清新。被人们誉为“天然氧吧”、“超洁净空间”、“绿色幽谷”等,金鸡沟同时也极赋清润秀美的个性,沟内峰峦起伏出没,幽谷呼应隐现,群峰环抱淙淙细水汇流成溪,溪流之水源自于山林,自沟内而出,自成天趣,又令人倍具亲切之感。金鸡沟为平乐宋代以来造纸之宝地,现沟内古造纸作坊依稀可见,古石板路见证着这里曾经的繁忙景象。 作为南丝绸之路,古川南蜀道上的重镇,古镇还有许许多多的旅游资源,具有浓郁佛教文化氛围的观音院;保存完好的古驿道和倒石桥、倒马坎、落凭寺、五通碑、三义庙等一大批名胜古迹;还有极具开发利用价值的水上风景张飞滩、狮子滩以及两条充满奇峰怪石、峰回路转的金鸡沟、芦沟;狮子山、金龟山错落有致,景色宜人。尚有明代造纸作坊遗址、邓通和卓王孙冶铁遗址、天官试剑石、江西会馆、湖广会馆、古码头、邛南第一桥、元帅井等众多古迹、景点。 旅游贴士 1、旅游交通:成都市新南门旅游车站每天均有直达平乐古镇的旅游专线车。车程93公里,约100分钟车程。25元/人。 从平乐镇上可以包车前往,服务电话:028-88781080。价格在10元左右/人〃景区,也可包车,皆包往返。 古镇内可乘坐仿古黄包车5元/小时,或者30元/包古镇内;仿古观光车5元/人/圈。 另外古镇有骑游俱乐部,双人自行车5元/小时,包车30元/天;三人自行车8元/小时,包车45元/天。 2、旅游接待:餐饮:古镇区和景区皆有不错的餐饮点,价格实惠,口味佳。特色小吃:碗碗羊肉、碗碗香、饽饽鸡、奶汤面、羊肉火锅、泡黄豆叉海椒、花楸贡茶,卤菜系列,烧血旺、烩豆腐、竹笋烧鸡、石磨豆花、野菜、老腊肉、笋子虫、老母虫等等。一系列绿色天然食品,味美肉鲜。 景区内不错的住宿点,价格比较适宜,干净卫生。如逢节假日,住宿较为紧张的话,可直接联系咨询,便可找到较为合适的住宿场所。 3、购物推荐:到平乐必买的几样东西:红豆腐、古镇麻饼、小木凳、手编草鞋、乌木制品、草纸地图或草纸制品、玉麦膜膜、木雕制品……

四川平乐古镇风景导游词 篇25

  平乐宗教文化氛围极为浓郁,其庙宇之多:古时有天宫寺、观音院、万寿寺、七佛寺、雷音寺、城隍庙、川王庙、王爷庙、禹王庙、江西馆等,现存的金华山天官寺唐代摩崖大佛,宝像庄严,栩栩如生,摩崖造像中的“天马行空”在全国也仅存两幅,堪称精品。位于镇东闫镇子的唐代观音院是邛州南路第一大寺,历来香火旺盛,朝拜者众多,经过重修后焕然一新,极具佛教文化氛围。造型逼真的铜雕观音(中国铜雕精品)和观音的三十三种化身即著名的千手观音、净瓶观音、骑龙观音、骑虎观音等栩栩如生。反映出平乐在历史上,一直为宗教繁衍之地,宗教文化亦源远流长。

  勤劳朴实的平乐人民,不仅在这块古老而神秘的土地上创造了丰富的物质文明,而且创造了灿烂的民俗文化。古镇碗碗羊肉、泡黄豆叉海椒、奶汤面、岩谷水豆花、甜皮烧鸭、传统的乡村月饼等名小吃远近闻名。每年农历二月十九的观音会,三月十一的城隍庙会,六月初六的朝山会,还有清明灯会,山歌会以及沿江西岸的“竹麻号子”(手工造纸时代的劳动号子),不仅唱响了邛崃、唱响了成都,而且还唱到了北京;婚丧嫁娶时传统的九斗碗古镇酒席的特色;正月初一到十五的狮子灯、牛儿灯更是平乐人的拿手好戏;不时演出的川剧富有浓郁的地方特色,慢起来象白沫江的缓缓流水,壮起来象巍巍矗立的大碑山。纯朴的民俗文化不仅使本地人感到生活的喜悦,更使外地人感到陶醉。

四川平乐古镇风景导游词 篇26

  各位朋友们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我们四川海螺沟 参观游览,海螺沟是亚洲最东低海拔现代冰川发现地,海拔2850米。其大冰瀑布高1080米,宽0.5米-1100米,是我国至今发现的最高大冰瀑布。沟内蕴藏有大流量沸热温冷矿泉,大面积原始森林和特高的冰蚀山峰,大量的珍稀动植物资源,金山、银山交相辉映,蔚为壮观。

  贡嘎山主峰脊线以东为陡峻的高山峡谷,地势起伏明显,大渡河咆哮奔流,谷窄水深,崖陡壁立。在水平距离不足30公里达6500余米的高差形成举世罕见的大峡谷。海螺沟景区就位于峡谷之间。这里地形复杂,气候类型特殊,山下长春无夏,郁郁葱葱。气候宜人,年平均气温在15摄氏度左右。山顶终年积雪,年平均气温在-9摄氏度左右。

  海螺沟发源于贡嘎山主峰东坡一条冰融河谷,有三大特色: 一是身处山脚,在阳光照耀下,远望终年积雪不化的贡嘎雪山,气势恢宏,光芒万丈,瑰丽辉煌。二是海螺沟冰川在国内同纬度冰川中海拔最低,最低点为海拔2850米,冰川舌伸入原始森林6公里,冰川与森林共生。海螺沟冰川是现代冰川,形成于1620xx年前。沟内有一宽1000多米的大冰瀑布,直落1080米,举世无双。冰雪崩时,蓝光闪烁,雪雾漫天,倾泻而下,声动如雷,1-2公里外亦能听见,一次崩塌量达数百万立方米。堪称自然界一大奇观。三是在这冰天雪地的冰川世界里,有温泉点数十处,游人可在冰川上洗温泉浴。水温介于40摄氏度至80摄氏度之间,其中更有一股水温高达90摄氏度的沸泉。冷热集于一地,甚为神奇。

  海螺沟空气纯净,是一块尚未开发的处女地。游览海螺沟,一般需时5日。游客来此,可打马绥步在森林之中,感受回归自然的乐趣。

四川平乐古镇风景导游词 篇27

  各位朋友:大家好!

  热烈欢迎大家来雅安上里古镇观光。今天将由我来为大家提供导游服务,首先预祝大家在上里古镇看得尽兴、玩得开心,希望美丽的上里古镇和我们的服务能成为各位永远的回忆。

  现在我先让大家先简单的了解一下上里古镇,请大家随我的脚步,共同走进这个历史文化名镇。

  上里镇是四川历史文化名镇,具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处、市级6处。1982年被四川省命名为“历史文化名镇”。这里是红军长征北上的过境地。也是昔日南方丝绸之路,临邛古道进入雅安的重要驿站,小镇依山傍水,田园小丘,木屋为舍,现仍保留着许多明清风貌的吊脚楼式建筑。现在这里还是影视作品的外景地。

  古镇距雅安市区27公里,与名山、芦山、邛崃县相邻,是古南方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现仍保留着许多明清风貌的吊脚楼式建筑。古镇二水环绕,背面靠山,面向田园,木屋为舍,形成“井”字结构街道,地面石板铺就,茂林、古树装点着小镇民居,以二仙桥为代表的八座古石桥历史悠久、风格各异,既是古镇出入的通道又成为一道道独特的风景。

  1、风格各异的桥文化。上里四周有10余座古代和近代古桥。这些桥梁不仅是南来北往的通道,而且再现了古镇历史和匠师的技艺,其代表有:明清乾隆41年的“二仙桥”与清乾隆20xx年的“立交桥”。

  2、独特的牌坊文化。古镇内尚存有3座石牌坊,即省级保护单位“双节孝”石牌坊;市级文化保护单位陈氏“九世同居”和陈氏“贞节”牌坊。“双节孝”石牌坊:建于清代道光十九年,系杨韩氏婆媳两代守节 ,遵诏而建的石牌坊。属石质门楼式建筑,四柱三间,重檐五脊,坊高11.25米,基宽7.8米,出檐1.1米。牌坊上刻有戏曲故事20余组,人物10 0多个,雕工精细,人物形象生动,眉目传神。牌坊前树有全石双斗桅杆一对, 分别高11米,气势恢宏,是我国封建制度制度束缚妇女的见证,也是我国石雕艺术的精品。

  3、罕见有趣的泉文化。白马泉、喷珠泉是古镇域内独特的风景区,也是迄今为止四川省境内最为奇特的风景区之一。中央电视台第二套节目曾经深上上里镇采访并报道了上里古镇的奇泉,并与济南市的“趵突泉”齐名。

  4、栩栩如生的塔文化。上里的古塔分为文峰塔(又称字库)、建桥塔、药王塔和舍利塔。

  5、工艺精湛的建筑群。全镇座落四处韩家大院,整个建筑物的门、窗、枋、檐皆以浮雕、镂空雕和镶嵌雕刻作装饰。具有极高的价值和精湛的工艺。

  我们的行程马上就要结束了。我非常感谢大家对我们工作的支持与合作,如果大家有什么意见或是好的建议可以告诉我们,便于我们改进以的工作。希望此次的古镇之行和我们的服务能够在大家一生中留下一个非常难忘的回忆。最后就预祝大家一路顺风、万事如意,有空再来上里古镇来做客!谢谢大家!

四川平乐古镇风景导游词 篇28

  平乐古镇,古称“平落”,史前蜀王开明氏时期,平落四面环山的绿色小盆地即因修水利、兴农桑而起聚落而得名。据《尚书·禹贡》记载,大禹治水,“蔡·蒙履平,和夷底绩。”将穿镇而过的白沫江 用飞沙堰分为“内江”、“外江”,形成一江分三水的独特格局。到公元前150年西汉时期就已形成集镇,迄今已经有20xx多年历史了。

  北宋开宝三年(公元970年),火井县治设在平落达二百多年之久,元代后属邛州直隶州,民国20xx年(公元1940年)建置平落乡,新中国成立后沿用此名。1950年镇、乡分置,1983年4月撤乡建镇,称平落镇,实行镇管村体制,1993年3月更名为平乐镇,20xx年9月,邛崃市实施区划调整,撤消紧邻平乐的下坝乡建制,将原下坝乡行政区域并入平乐镇,统称平乐镇。

  平乐地处四川省成都市所辖邛崃市西南部,是邛崃市辖最大的建制镇,素有 “一平、二固、三夹关”之美誉。平乐全镇幅员面积70平方公里,其中集镇区面积1.28平方公里,古镇区有明清时期建筑面积达23.54万平方米,保存完好程度达85%。

  平乐之神奇,弹丸之地演绎了中国丰厚而灿烂的历史文明。

  南方丝绸之路上,似乎还回响着驮运丝绸的马队清脆的马蹄声、铜铃声;古川南蜀道里,似乎还飞扬着诸葛亮率大军西征和七擒孟获的猎猎军旗;神秘幽深的李家大院,似乎还传诵着“天下第一圃”的进贡佳话;石板市井之间,似乎还传承着司马文君的浪漫爱情;竹海掩映中的金华山,似乎还讲述着“三教合一”的神话;青山碧水的芦沟幽谷,似乎还彰显着蔡伦后裔的聪明智慧……

四川平乐古镇风景导游词 篇29

  各位游客:

  大家好.上里镇位于雅安市雨城区北部,距城区27公里,坐落于四县交接之处,东通名山、邛崃,西达芦山、雨城,是四川历史文化名镇,亦是四川省“十大古镇”之一。

  古镇初名“罗绳”,是历史上南方丝绸之路临邛古道进入雅安的重要驿站,是唐蕃古道上的重要边茶关隘和茶马司所在地;又为红军长征过境之地。又因场镇内有韩、杨、陈、许、张(韩家银子-钱、杨家顶子-官、陈家谷子-田、许家女子-靓、张家锭子-斗)五大家族居住在此,故俗称“五家口”。

  古镇的街道均为石板铺成,建筑群的房屋为木制楼阁,错落有致,青瓦飞檐流光益彩,木制的窗、枋、檐均以浮雕、镂空雕、镶嵌雕刻组合而成,画面栩栩如生,精美的艺术虽然被岁月侵蚀已残旧失去了光鲜色泽,然而其工艺的精湛、构图的精巧却无法掩饰,凸显着民族文化的深厚。

  上里的得名与当地的一条陇西河有关,因为古时候当地的统治者沿着陇西河的流向,分十里建一镇,陇西河的上游叫上里,沿河南下,分别是中里和下里,上里1982年被四川省命名为“历史文化名镇”。

  整个小镇真是古香古色,象水墨画一样,因此又有水墨上里之说。漫步在古镇的街上,真有一种“人在画中游”美感呢!

  上里古镇有五古:古桥、古塔、古泉、古牌坊、古建筑,五古的代表分别是二仙桥、文峰塔、白马泉、双节孝牌坊和韩家大院。

  今天我们的游览路线是先参观古镇风貌,观赏古桥,古塔,然后经红军石刻游览白马泉,再返回参观“双节孝牌坊”及韩家大院。大家在参观游览的同时,请注意爱护历史文物,现在就请跟着我一起来。

  好了,感受了上里的古桥和古塔文化之后,我们现在已经来到白马泉。大家看到前方的古庙了吗?那就是白马寺。

  闻名遐迩的白马泉就在寺庙的右边。白马泉始建于唐贞观元年,宋乾道元年诏封泉池为“渊泽侯”,被奉为神泉。

  白马泉究竟神在何处呢?大家不要着急,请随我来看一看。该泉是全国独具特色的十大恒温间歇泉之一,泉水四季恒温14℃,泉水潮涌不定期,有时一日数潮,有时数日不潮。

  大家面前这个的四方水潭的龙头处就是白马泉的泉眼了,潭底巨石上镌刻有龙马浮雕。潮歇时潭水非常平静,当潮来时,刹那间石刻龙嘴和龙腮处涌出泉水。潮退时,泉水一节一节下降,巨石上镌刻的龙露出腰身时,池中便传来“啼嗒啼嗒”的马蹄声,古人曾形容此情此景为“灵泉白马嘶芳草”。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呢?传说古时泉中有白龙,后来龙化为马腾空而出,马因迷恋此泉,常在夜晚月静时来泉边饮水,久而久之,当泉水涌动时,便像马在奔驰,故称此泉为“白马泉”。当然,这只是一个传说。

  其实,这种现象是由独特的地理因素造成的。白马泉一带属石灰岩区域,泉水下面溶洞中的气体常因压力作用而形成虹吸现象。当地下水涌入溶洞时,水位逐渐升高,导致溶洞空间越来越小,而气室中的压强却逐渐上升,当气压达到一定程度时,虹吸口被水冲而决口,水从洞中涌出;而水位下降时,压强变小,水往回倒流,回落时便产生了清脆的像马奔跑一样的声音。

  间歇泉在世界各地并不多见,与此类似的有 美国黄石公园的“老实人泉”,乌拉圭内格罗湖畔的‘三餐泉’,我国贵州的猫跳河间歇泉和西藏昂仁县的高温间歇泉等,但仅有白马泉会发出如此独特的马蹄声,并且历史最为悠久。

  好啦,各位朋友,请朝前走,我们一起继续去参观游览“双节孝牌坊”和韩家大院。

  谢谢大家!

四川平乐古镇风景导游词 篇30

  全国历史文化名镇平乐古镇位于四川省邛崃市西南19公里处,早在汉景帝时期(公元前150年)就已形成集镇,迄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古镇青山层叠,竹树繁茂,白沫江自西向北流经古镇,碧水萦绕,四季风景如画。两岸古木参天,众多树龄上千年的榕树,远远望去如云盖地。老榕树、白沫江、沿江而建的吊脚楼、青石铺成的街道,千百年来共同培育了古镇人田园诗般的山水情怀,涵养着古镇天然、清新的乡土文化。

  古镇、小桥、人家

  进入平乐,最先迎接我的是一座高大的牌坊,上书“秦汉驿道”,仿佛是在告诉我,这里是秦汉驿道——南方丝绸之路的起点。由于不是赶场天,街上显得有点冷清。平乐古镇素以“秦汉文化?川西水乡”风情著称。古镇九古,即“古街、古寺、古桥、古树、古堰、古民居、古作坊、古驿道、古风俗”向您诉说着它的悠悠历史。巍然卓立于白沫江畔的千年古榕,极具川西风情的沿江吊脚楼,错落有致的临江水码头,保持完好的明清古街,交相阡陌、横跨江河的清代“乐善桥”,无不展现出川西水陆商埠的古老风韵,可谓是一幅活脱脱的“清明上河图”。

  镇内两棵千年古树巍然卓立,吊脚楼凸现川西风情,江畔绿树成荫。古镇不大,街道极其规整地沿白沫江东西排列,几条南北走向的横街贯穿其间。青石铺就的小街古老而雅致,只有走在这些老街上,才能真切地体验川西民居的特色。街上所有的建筑都是土木结构,典型的川西民居,没涂任何油漆的二层房子历经沧桑,昭显着这里的历史底蕴。

  在街头有一家已经传了三代的老铁匠铺,至今保持了原始的打铁风貌,操作时用大小不同的熟铁块先在炉火中锻火,用手拉动风箱待熟铁烧红,再由两人用不同重量的大锤轮番敲打,经过成型、淬火、打磨,即成锄、刀、钯、钉、厨具等各种生活生产用具。这个铁匠铺是全镇硕果仅存的铁匠铺了,仿佛造就了平乐千年的风雨与沧桑。

  我从铁匠铺旁边拾级而上,来到了古镇的标志之一——乐善桥。乐善桥建于清同治元年,是一座七孔石桥,桥洞一改普通的半圆形,而采用桃形,别有深意。这种拱形十分罕见,在川西堪称一绝,清风伴着流水从中掠过,隐隐如吹箫奏笛之声。古石桥在两岸青山碧水、青瓦民居的映衬下明媚亮丽,倘若在清晨或黄昏,水面上的雾与民居的炊烟缭绕在一起,桥下石阶上若再有几位穿着红衫的洗衣少女,朦胧之间,古镇便沉醉在一幅田园乡村的诗画之中了。

四川平乐古镇风景导游词 篇31

  全国历史文化名镇平乐古镇位于四川省邛崃市西南19公里处,早在汉景帝时期(公元前150年)就已形成集镇,迄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古镇青山层叠,竹树繁茂,白沫江自西向北流经古镇,碧水萦绕,四季风景如画。两岸古木参天,众多树龄上千年的榕树,远远望去如云盖地。老榕树、白沫江、沿江而建的吊脚楼、青石铺成的街道,千百年来共同培育了古镇人田园诗般的山水情怀,涵养着古镇天然、清新的乡土文化。

  古镇、小桥、人家

  进入平乐,最先迎接我的是一座高大的牌坊,上书“秦汉驿道”,仿佛是在告诉我,这里是秦汉驿道——南方丝绸之路的起点。由于不是赶场天,街上显得有点冷清。平乐古镇素以“秦汉文化?川西水乡”风情著称。古镇九古,即“古街、古寺、古桥、古树、古堰、古民居、古作坊、古驿道、古风俗”向您诉说着它的悠悠历史。巍然卓立于白沫江畔的千年古榕,极具川西风情的沿江吊脚楼,错落有致的临江水码头,保持完好的明清古街,交相阡陌、横跨江河的清代“乐善桥”,无不展现出川西水陆商埠的古老风韵,可谓是一幅活脱脱的“清明上河图”。

  镇内两棵千年古树巍然卓立,吊脚楼凸现川西风情,江畔绿树成荫。古镇不大,街道极其规整地沿白沫江东西排列,几条南北走向的横街贯穿其间。青石铺就的小街古老而雅致,只有走在这些老街上,才能真切地体验川西民居的特色。街上所有的建筑都是土木结构,典型的川西民居,没涂任何油漆的二层房子历经沧桑,昭显着这里的历史底蕴。

  在街头有一家已经传了三代的老铁匠铺,至今保持了原始的打铁风貌,操作时用大小不同的熟铁块先在炉火中锻火,用手拉动风箱待熟铁烧红,再由两人用不同重量的大锤轮番敲打,经过成型、淬火、打磨,即成锄、刀、钯、钉、厨具等各种生活生产用具。这个铁匠铺是全镇硕果仅存的铁匠铺了,仿佛造就了平乐千年的风雨与沧桑。

  我从铁匠铺旁边拾级而上,来到了古镇的标志之一——乐善桥。乐善桥建于清同治元年,是一座七孔石桥,桥洞一改普通的半圆形,而采用桃形,别有深意。这种拱形十分罕见,在川西堪称一绝,清风伴着流水从中掠过,隐隐如吹箫奏笛之声。古石桥在两岸青山碧水、青瓦民居的映衬下明媚亮丽,倘若在清晨或黄昏,水面上的雾与民居的炊烟缭绕在一起,桥下石阶上若再有几位穿着红衫的洗衣少女,朦胧之间,古镇便沉醉在一幅田园乡村的诗画之中了。

  溯溪黄金堰

  古镇的灵气全来自澄清如练的白沫江,水充满灵气,水一动,便活了起来,水一活,古镇便活了起来。黄金堰为平乐到下坝灌溉农用堰之一,乃先民为灌溉西岸万亩良田而修建,由竹笼装卵石筑成。相传最初因水势过大,筑堰失败,于是大禹“撒黄金垒土”终于堰成,汹涌的白沫江被分成了内、外两江,从此两江之水滋润了千顷良田,做到“水旱从人”,因名“黄金堰”。

  水乡

  来到堰边,租一竹筏,在水上飘着。江风徐来,水清风凉,慢慢地把竹筏往上游撑。江水不深,没有水草的地方水清可见底。玩累了,我半躺在竹筏上的马架椅子里,注视着这江面,感觉江面也沉静下来。水流速很慢,青幽幽的江水,江边郁郁葱葱的树林,仿佛自己一下回到了千年前的哪个时刻。不时传来几声清脆的鸟叫和邻船的打闹声,又把自己带回了现实。在这宽阔平静的江面上,这山清水秀之间,似乎自己的灵魂经过洗礼,来到这无尘的世间,远离现代城市的喧嚣,远离工作的烦劳,在这绿水青山之间,使自己的精力得到恢复,并更加充沛了。

  下得船来,来到兴乐桥上,观看整个堰口。江面竹筏点点,江边戏水的人头攒动,全然忘了自己身在何处。不觉得夕阳西斜,阳光斜铺在江上,风吹波动,阳光点点,江面金光闪闪,像铺满了黄金,我想黄金堰的得名也许就在于此吧。

四川平乐古镇风景导游词 篇32

  各位游客:

  你们好,欢迎你们来到成都旅游,我是你们的导游__。

  您好!欢迎您来到美丽的“秦汉古镇·川西水乡”平乐古镇做客!在这里,您将领略到深厚的历史、民俗文化和古镇优美自然风光,希望您能在此度过一段轻松而美好的时光。

  首先,让我们先来了解下平乐古镇的来龙去脉吧:平乐古镇历史悠久,早在公元前150年西汉元年,这个四面环山的绿色小盆地就因修水利、兴农桑而形成集镇,至今已有2100多年的历史。母亲河白沫江见证了平乐古镇的历史,“一江分三水”的独特格局,使平乐在白沫江的滋养下,形成了灿烂的历史、民俗文化及独特的建筑风格。加之平乐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平乐自古便成为“南方丝绸之路第一驿站、茶马古道第一镇”,南方古丝绸之路环镇而过,保留至今,今天来到平乐,我们就可以看到她深重的历史痕迹——古街、古寺、古树、古道、古桥、古风、古民居、古坊、古堰、古歌……

  平乐古称“平落”,因四川话“落”与“乐”谐音,平乐逐渐被人们所接受,与古镇自然而和谐的环境相结合,取其“平安快乐、平常人的快乐”之意。所以当您再看到平乐二字的时候,请您记得川西有一个“平安快乐”的地方叫平乐。

  平乐古镇旅游资源十分丰富,除古镇核心区外,尚有5大风景区,其一花楸山风景区,拥有康熙御赐的“天下第一圃”和川西地区保存最完好的清代古民居群——李家大院,有如陶渊明所描绘的世外桃源;其二金华山风景区,拥有唐代摩崖石刻雕像群和罕见的天马行空浮雕图,是礼佛朝圣的好去处;其三秦汉驿道风景区,以唐代千手观音院、城隍庙、秦汉驿道闻名海外;其四芦沟风景区,拥有万亩竹海,沿途十里长廊尽是翠竹掩映,有“森林氧吧”之称,是避暑纳凉的胜地;其五金鸡沟风景区,造型独特的金鸡桥、原始生态的自然景观、独特的地理结构及保存完好的造纸作坊遗址,是广大青少年探幽访古的绝佳之地。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